尋找麥理浩     曾憲雄

 麥理浩,英國人,71年派到香港接替戴麟趾任25屆港督(1971─1982),他是英國少數熱愛中國與文化的政客,時值中國文化大革命後期,上任初期,百廢待舉,他是第一個肯承擔而提出長遠政策的人,對房屋、教育、社會福利作全面改革,他歸究形成的原因,是香港的自由企業傳統,過分強調經濟發展下的不平衡現象。

  你們還記得「十年建屋計劃」、「小販認可區」、「廉政公署」嗎?他對旅行界最大的德政是1976年制定了「郊野公園條例」,為郊野公園提供了法律根據,保護及開發郊區。

  在之前,香港只有新界及郊區,市民可以隨意砍伐樹木,生火,駕車進入任何地方,郊野遭遇破壞而全無辨法。法例對市民作出種種規限,郊野得以保存面貌,公園內的昆蟲動物得以繁殖。直到現在,已劃定22個郊野公園和14個特別地區,佔約六成土地。這政策已影響兩代人,大眾亦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麥理浩徑」就是香港對他的政績及經常行山而留念的。

  97回歸後,經歷金融風暴,經濟泡沫爆破。隨之而來,暴露了房屋、教育、社會福利的缺失,歸究原因,是前十年,香港的稅收太側重地產,形成畸形發展。這兩年,社會百廢待舉,而政治及經濟則起了翻天覆地變化,這情況與麥理浩時代何其相似,現在,我們需要像麥理浩般膽識與遠見的人士,為香港籌劃未來,維新香港郊野面貌。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現在連接港九,進入下世紀,大舉開發大嶼山是必然的策略,作為喜歡郊遊人士,我特別關注大嶼山的發展,在此,我向政府官員、議員、保育團體大聲呼籲:“保護大嶼山”

  我希望大家能關注下列情況:

  保持原貌:讓它自然地發展,是上上之選。

  近年的發現,原來香港保留很多罕有珍貴的昆蟲和動物,比起外國不惶多讓,我們應該值得驕傲。就請保留這片土地作為港人的後花園,可帶動各種自然的康樂活動,讓港人消氣減壓,對於人做的康樂設施,越少越妙,事實上,越多越厚的石屎,祇會阻隔人在大自然應有的本能。

  地產:“NO WAY”

  過去十年,香港太側重地產的收入,現在吃盡苦頭。地產的蓬勃,牽引各大小地產商拆去舊建築,向郊野打主意,甚至大起哥爾夫球場。大嶼山有很多寺廟、古建築,拆去它們,就是抹去大部份港人的回憶,他們的根,當董特首一方面鼓吹「愛國愛港」,另一方面又准許其他人拔起我們的「根」,「愛國愛港」就會顯得虛偽了。我對起哥爾夫球場更深痛惡絕,它對珍貴土地的利用,環境等構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朱總理對廣東省亂起哥爾夫球場急剎車,請參考原因。

  高密度新市鎮:夠了夠了。

  在2011年東涌將會容納32萬人口的新市鎮,是改變大嶼山之始。新市鎮的居民是有權利要求市鎮應有的設備,這要求是合理的,亦意味著移山填海工程,改變生態環境;他們亦會要求加闊道路,自由去大澳、梅窩等地,於是破壞、污染隨之而來,最後變成石屎森林內一片花園而止。事實上,我很奇怪,新界元朗等尚有很多地方包括房屋作發展,更方便大眾中港往來,實在不需太快發展高密度市鎮。(如何發展大嶼山,需大家慎密深思的。)

  「英國人能,中國人更能」;
  「這是個挑戰的年代,更是個希望的年代」;
  「留名與湮沒于歷史中,只是一線之隔」。
  希望大家能好好的開發這片土地去迎接光輝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