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     方向明

 簡培發兄於五十八期旅訊之中,《行友應有的責任》一文內,其中一段對「打游擊」的行友有以下看法:

  「……對社會的責任。行山的難易除了與路線、季節……有關外,也與團體有關,經常固定參加某一隊活動時,往往由於各人間相處日久而熟落,各人間的互助合作而順利完成,但很多時行友到處打游擊,又有些貪捷抄徑,一些意外便由此發生了……」

  對於那些貪捷抄徑,甚至不遵從領隊指示的行友,相信不少領隊除了向他們衷心勸告之外,也別無他法、無能為力,只寄望他們早日得到適當合理的教訓。

  但對於「打游擊」的行友,筆者雖然理解簡兄的觀點,卻絕不贊同。基本上,每隊旅行隊必定永遠存在著兩類行友:固定的基本行友及經常流動不定的「游擊隊」。前者絕大部份只基於濃厚的私人感情,或者熟習該隊的生活模式而長期堅隨某一隊。後者則除了因工作需要輪班而未能在特定日子參加固定的一隊之外,亦有不少會隨著自己喜愛的路線而擇隊隨行的。

  當然,以旅行隊的角度,有了固定的班底,正如簡兄所言,質素肯定有了保證,至少各人的長短強弱之處,早已一清二楚,亦產生默契互相合作。可是若果作為長期固定參加某一隊旅行隊的行友來說,事實上往往需要面對以下問題:

  首先,原來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旅行界中,每隊行旅均有其獨特的作風、遠足方式,甚至旅行路線範圍,但同時亦有他們從不考慮、無法會到的地方,即使是自封全能的旅行隊也不例外。譬如甲隊從不辦海島線、乙隊無能力開境外線、丙隊絕不會溯澗、丁隊不會考慮逐訪鄉郊群村……等。假如正正抱著縱橫香港境內外、增廣見聞的心態去玩的話,只跟隨某一隊,必定不能如願以償。

  其次──「人」。雖然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相處,人與人因熟落而建立深厚的感情關係,但同時,由於太熟習對方的存在,甚至被定型為某一隊的人,而且,圈子活動中,特別容易引起是非。假若萬一因事不能出隊,或者間中想跟其他行旅旅行的,便惹來各方負面的揣測,原本參加旅行隊舒展身心的,反而令自己失去自由,更何況長期對著一小撮流動不大的行友,有時都幾厭悶!倒不如不時參加不同的隊伍,認識更多不同的行友,從他們身上汲取更廣闊的知識和經驗。加上與多隊建立友好的關係,偶然在山中相遇,即使身處異隊,卻有一份「四海一家」的親切感。甚至部份領隊會視閣下突然出現他那旅行隊,是一種賞面的表現!

  筆者本身也是「游擊隊」的成員,當然絕對嚮往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使現今已是領隊,不單對這些行友抱以豁達開放的態度,甚至鼓勵這種方式。因為旅行本身就是以增廣見識、豁達胸懷為主要目的,不應將框框硬套於行友身上。

  其實經常在隊中的基本行友,不一定會協助大隊,相反,有時更令領隊最感煩惱的一群;「打游擊」的行友,並不是全部人都袖手旁觀的,當中不少都在大隊需要時,最能夠及時伸出援手的得力好友,因為這班「游擊隊」中,不乏資深行友和老前輩。協助到大隊與否,不是因為他們是否游擊隊和基本行友,而是取決於他們的心態。

  最後,若要筆者選擇寧當「游擊隊」,抑或領隊時,其實瞬間難以決擇,但最終,我相信仍然會揀領隊,只因一份旁人無法感受到的「領隊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