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水鄉        方向明

 「遠足」,除了以行山、溯澗及綑邊方式進行之外,也可以作漫遊歷史古蹟、遊覽鄉村及某些特殊地理環境的地方之步行。

  當某些旅隊開始在山澗中玩至山窮水盡,只得在密林渠坑中不斷鑽探遁索,或者於一天之內,連奔多支險澗等極端玩法之時,可是有些地方的急速改變,使我們不得不把視線,專注在那些地方身上。

  近日,筆者突然愛上元朗這處地方,將不少精神和時間集中這個被人忽略,但迅速轉變的地方。元朗除了娃娃、大馬路、老婆餅等聞名港九之外,一大片的魚塘水鄉、紅樹濕地在今日的香港,已是相當罕有的瑰寶,他不像新田以北的魚塘區,既是禁區,又面臨深圳市的繁華煩囂,元朗絕大部份的魚塘濕地,可以親近細賞之餘,部份地方仍然保留著舊日的色彩。

  尤其昔日天水圍、南生圍,是早年盛產沙龍作品的勝地,喜愛攝影的老前輩們,更對他們絕對不會感到陌生,例如漁民撒網捕魚的一刻,穿梭於魚塘水道之小舟、夕陽透過樹排後所產生的光影、漁戶生活的片段等,都成為當年的熱門題材。可是隨著時代的轉變,漁家日漸減少,城市的發展使頗多魚塘濕地消失,錦繡花園、元朗工業、天水圍新市鎮已是最佳例子,近年更受到興建三號幹線、西鐵、擴闊田河及天水圍新市鎮擴展工程的威脅。最近,那風光迷人的南生圍亦已架起圍網,據聞是那些已收購該地的發展商所為。幸好,香港現今唯一,也是最貴最險的涌口橫水渡仍然存在,著名的樹帶林徑還可見一二,水鄉氣息依然瀰漫的,只是堤岸已給人工化的道路所取代,對岸充滿了一座座的工廠大廈,若要享受這份僅有的水鄉風情,這裡仍有可觀之處。

  對於部份熱愛登山溯澗的行友來說,元朗既沒危峰峻脊,也不見名澗幽溪,更無奇岩異岸,完全提不起他們的興趣,絕少親身遊歷。可是在多位真真正正喜歡旅行的旅者眼中,如此「平淡」的旅行方式,充滿另一種趣味,古村極為有趣的建築特色,節令之下的民俗文化、田園農家的生活,城市人無法感受得到的鄉郊情懷,甚至各個山丘上原居民先祖墓地的精心佈局等,從這些旅途中的發掘,除了令旅者增廣見聞,加深對當地的認識之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歸屬感。

  當那些鄉郊地方日漸永遠地消失,即使沒有興建樓宇鐵路,但人工化的改善工程,帶走了舊日的情懷,今天看這些僅存的魚塘濕地還覺十分平淡凡俗,可是明天已見沙塵滾滾的工地,再也不可能在此處看到農田塘澤。反而另一些比較偏遠刁轉的峻嶺危澗,相信在一段時間內,也不會受到發展所帶來的重大威脅而改變。對於部份有志旅行的年青旅者,面對著究竟以現在尚有良好體能和膽量,先玩一些刁鑽艱險的地方,抑或爭取更多時間、機會去捕捉將快或者正在改變的鄉郊風貌,為將來作見證呢?實在難以抉擇、難以取捨!

  但是地方轉變之迅速,始終給體力和膽量的衰退來得更快,亦比較珍貴。今天,元朗變得相當巨大和急促,是好是壞,各據立場,當然站在旅者的角度,還是希望保留原汁原味的風貌。當發展計劃真的落實時,或者成為我們目前積極前往的動力,珍惜見她們「最後一面」的機會,縱使這是十分消極的想法。筆者也明白,要去旅行的地方實在太多,要變的地方實在變得太多、太快。

  這一代,面對著被發掘出來愈來愈多的奇山異水,但又愈來愈少的鄉郊,奔波勞碌,疲累得很,可是將軍澳、天水圍、北大嶼山等,在不知不覺地已披上都會的彩衣,難道我們仍要繼續錯過這片珍貴的元朗水鄉嗎?或者嘗試多到元朗濕地,感受這一帶即將消失的僅有水鄉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