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安全可保     呂沛銘

 十月二日報章消息:一名十六歲少年在屏南石澗的老龍潭跳水,跳下後卻浮不起,友人睹狀,即報警求救,後來拯救隊的潛水蛙人在潭底找到他,但已被溺斃。這種純出於人為的不幸,對愛好在澗中游泳者是一項警惕。

  據報章報導,那少年本欲在老龍潭釣魚,後來遇見一位旅行者在潭跳水,並向那少年示範從高處跳下,使少年覺得很有興趣,於是模仿他從高達十五呎的崖壁跳下潭中,而少年卻不懂游泳,跳下後隨即沈在潭底,結果喪失生命。那位跳水示範者可算是此次不幸事件的始作俑者。筆者相信他不屬幸災樂禍一類,但無論如何,絕不應以危險的跳水舉動間接地挑引那少年模仿。事實上,該示範者的跳水本來亦屬冒險,此次沒有遭受傷亡已是大幸。

  大多數山澗水潭的底部,佈滿嶙峋石塊,跳入潭中,隨時可撞及石塊,若從高處跳下,且頭部先落水,則是險上加險。由於潭水往往不是清澈,故潭底石塊不易在水面看到,而且潭水的深度也難靠視線估計。在潭中游泳,必須由潭邊小心地慢慢下水,不懂游泳者則切戒下水。(編按:在潭中游泳,實屬危險的行為;或會觸犯政府有關郊野法例。)

  筆者做過不少社區機構的義務旅行領隊,覺得年少一輩常有尋找新刺激的興趣,尤其是愛好嘗試新玩意,但未察覺玩意的危險,即使向他們解釋危險的情況,及勸告他們不可嘗試,他們也充耳不聞,強要按自己的興趣去尋求刺激,這便伏下了闖禍的原因。

  古代名軍事家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原則不僅可應用於軍事,也適用於旅行,尤其是一些較難的活動如攀澗攀崖等。「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適合該項活動,「知彼」就是了解環境的情況,特別是潛伏的危險。在活動中,「知己」與「知彼」若缺乏其中一項,則闖禍機會大增;若兩者皆缺,則傷亡幾乎成定局。將上述孫子這句改為:「認識自己,了解環境,自我約制,安全可保。」相信旅行界均同意這是郊野活動的座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