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土地的未來命運     呂沛銘

 在過去五年,筆者在本《旅訊》發表七篇評論郊野面積日趨減少的文章,本來不欲再寫同類論文,以免旅行界覺得筆者在這題目喋喋不休,可是最近讀了政府於去年九月公佈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明報》去年九月三日有這規劃的簡介),郤忍不住手,因為這規劃是政府已發表土地開發大計中規模最大一種。筆者讀後感到強烈不安,故特寫本文,並希望旅行界不嫌筆者囉嗦。本文所引用新聞資料,是筆者以往文章未引述過。

 特區政府最近發表不少建設大計,如迪士尼樂園、貨運中心、數碼港、國際旅遊渡假區、高科技園地等,這些大建設若實現,定必需要大量土地,故郊野土地的大規模開發,亦勢在必行。首個已落實的大建設是迪士尼樂園,其次是馬灣的主題公園(面積達二百萬呎,預計於二00三年初落成,消息見去年九月三十日《明報》)。筆者相信其他落實的發展大計亦可能於不久公佈。在郊野面積不斷縮減的今天,這些大建設的實現將加速郊野的消失。

 該《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將全港劃分為五個發展大區,每區有一發展主題,其中西貢區劃為「花園及水上活動中心區」,大埔及北區共列入「高科技中心」。眾所周知,西貢區的東郊與北區的東北部是現僅存兩處較大郊野地域,上述科學園及水上活動中心的大建設計劃若在這兩區實現,將有大量郊野土地被開發。本《旅訊》九九年十一月號刊封先生《請留住西貢》一文,引述規劃署委託顧問公司設計發展西貢郊區,包括由北潭涌至萬宜水庫建立旅遊走廊,又開發糧船灣洲南的白腊灣,這是西貢區郊野土地將被利用的先兆。又據《星島日報》去年九月三十日消息:「城規會為配合發展意向,擬備大網仔及斬竹灣發展審批地區草圖,而其中五百七十一萬六千七百多方呎地皮劃作『鄉村式發展』,另外八十一萬六千九百多方呎地皮劃作『住宅(丙類三)發展』。」所稱「鄉村式發展」,亦屬郊野土地開發,筆者預料西貢其他郊地開發的消息將接踵發表。

 此外,發展商又計劃在東北區的烏蛟騰建造巨大的「中藥主題公園」面積達一百公頃(本《旅訊》去年二月期載拙文《郊野淨土面臨的厄運》有報導)。這個以現代科技研究中藥的大本營,也屬科技建設項目之一。又去年夏,港府所委託的科技發展顧問宣稱,將來香港的科學園地的參考對象是美國加里福尼亞洲的矽谷(此消息曾於報章發表,筆者不記得在那一天),這個矽谷有大科技機構一千二百餘家,即使香港效仿一半,整個東北區亦難以容納。

 港府擬定這些建設大計之目的是使香港提升為國際級工商業城市,這些大建設將吸引財團投資,使大量資金用於本地,同時亦挽留大批科技人才,且高科技產品的外銷可賺取不少外匯。這些建設大計顯示港府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而港人亦希望香港日趨繁榮,但旅行界對這些大建設頗有進退兩難的心態,一方面當然贊同香港日趨繁榮,另一方面卻希望盡量保存郊野土地。然而,我們相信,政府鑒於這些大建設對香港重大利益,不會取消這些建設以保留郊野土地,旅行界所感可惜即在於此。 郊聯於去年八月舉辦主題為「郊野面積減少對旅行的影響」講座,筆者當時不在港,故未能參加。事後知悉該講座的參加者僅十餘人,曾憲雄兄《「郊野面積減少對旅行的影響」關人乜事》一文(刊本《旅訊》去年十月號)有報導,曾兄認為一般旅行者覺得郊野面積縮減與他們無關係,故沒有興趣參加。筆者後來詢問幾位深資旅行領隊者對這講座的意見,他們異口同聲說:「我們並非不關心郊野的縮減,相反地,我們極大關心,不過提起此事,我們非常傷心,這個引起我們傷心的講座,還是不參加為佳。」筆者相信甚多愛好郊野活動者的均有同樣感想。

 回顧過去及前望將來,郊野土地的變遷可分為以下五期:

 (一)原始期。一八九八年英人接管新界時,這地絕大部份是荒蕪地域,自此年起至一九一0年九廣鐵路(英段)建成的一段期間,可稱為郊野的原始時代。

 (二)開發期。一九一0年,貫通新界南北的九廣鐵路(英段)及大埔公路同時建成,沿這兩路的幾個地區(大圍、沙田、大埔、粉嶺、上水)相繼開發為小鎮。此外,九龍至元朗的青山公路,與至新界東南的清水灣道及西貢公路亦不久建成,沿青山公路的荃灣、屯門、及元朗,與西貢公路終點的西貢村,皆由鄉村發展為鎮墟,此期是郊野的開發期。

 (三)急減期。四十年代末期,中國陷於內戰,內地居民不斷湧進香港,使香港人口暴增,因而加速土地開發。首先開發者是接近市區的郊地,主要是接近九龍的葵涌與官(觀)塘,及港島東郊柴灣。政府為了應付人口增長,於是開闢大量土地用以建造多個公共屋?,同時亦增建食水塘,首先建大欖涌及石壁水塘;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又建船灣淡水湖及萬宜水庫,這兩大水庫周圍郊地,亦同時開發。由四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郊野土地的急減期。

  (四)收縮期。自七十年代初期至現在,郊野土地的開發由小規模轉為大規模,新界各處大建設紛紛出現,如新機場、東涌新市鎮、屯門新市鎮、將軍澳新市鎮、大埔工業等。郊野土地的減少趨變本加厲,此期是郊野的收縮期。事實上,前兩期也可稱為收縮期,但今期郊野的收縮比以前更為顯著,故有此稱。

 (五)衰落期。將來各大建設相繼實現,及郊野土地的其他大規模開發(主要是建新市鎮),使郊野日趨市區化,這是無可避免的趨勢。《星島日報》去年十月六日報導:「港府統計處推測,香港人口三十年後將衝破九百萬大關,……預測人口將於三十年內有超過二百萬的增長。」人口增長二百萬,你可想像要開闢多少個新市鎮才可容納。

 政府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所列舉的建設大計(高科技園地、國際貨運中心、世界級旅遊渡假區等)與未來新市鎮在三十年後全部實現時,郊區可利用的土地將被開發殆盡,那時郊野的「野」(荒蕪地區)完全消失,祇剩下少量「半郊」及一些不能用於建設的峭斜坡地,這便是郊野的末日。旅行界面對郊野這樣命運的唯一辦法是趁郊野未進一步縮減時,盡可能多作旅行,也就是趁早多享置身於郊野的快樂,這是筆者在本《旅訊》發表過的文章所強調。若請求政府取消建設以保留郊野,可行嗎?試問除趁早多作旅行外,還有其他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