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隊專欄 大教訓與獲益良多 健行之友 李維安

 得行友報料,瀏覽了一個行山網站討論組上一頁名為『大教訓』的討論,內容是該討論組內一資深會員談及其個人一次隨我隊的感受。未看之前,已心中暗忖,難道我們重蹈志遊人與青春山脈的覆轍,又一次被人『缺席審訊』;及後看了各人均以持平之態度去討論事件,始如釋重負,惟心中仍有少許不安。

 回憶當日行程,是先溯燕岩溪跨大帽頂,再由大曹石澗下川龍大休。早上九時在大埔墟火車站起步時,剛巧碰到一場大雨,由於距離澗口尚有一段距離,故亦不以為意,按照計劃好的行程進發,不久,雨勢停止,所以毋須考慮改變行程。甫入澗道,只見澗石盡濕,當知難度增加不少,乃囑咐各行友要加倍小心,部分知難者從山路引退,毋須筆者花費半點唇舌。如是者,按正常程序完成當日路線,其中雖有因時間問題而取消部分行程,餘者亦與平日沒有多大分別。

 但據當事人在討論組上描述,卻與筆者所知者大相逕庭,現謹節錄部分內容(括弧內單字為筆者為方便讀者閱讀所添加):『•••由於腳痛,又冼(跣)!今次大鑊!!人向前仆!!!頭撞落大石到(度),下意識用右手格一格,但塊面也撞落石(有聲 o個隻),當時雙腳已浸在水中,好痛,仲暈暈地,由於本人已在龍尾及大石後,所以其他人唔知•••呆了,當時已經有種心寒的感覺(後發現右面損了和腫了)•••當聽到其他人呼叫時,我先有所反應•••但這樣的環境,回頭太難了!僅(惟)有頂硬上!事實上,我的心也怯了!•••如是者冼(跣) o下及跣落水不知幾多次!有次在險位仲比(畀)隊友拉住 backpack,而不至掉落澗中•••就這樣在澗中走了接近 4 小時•••』。據文中描述,倘若沒有跨大的話,這的確是一次驚險的旅程,難怪在討論組內得到很大的回響,可喜者,是大家對量力而為、知難而退這些安全法則均堅信不移。

 作為一個領隊,隨隊行友在過程中得到如斯遭遇,在當時及事後也得不到片言隻字的匯報,都可算一種失敗,或許是初次參加的行友對隊伍仍未具信心的表現,否則絕不可能對事件緘口不提,最低限度,行友之間的閒聊也可能透露少許。或許,個人對輕度的皮外傷已看得麻木了,所以當日對該行友面上那數度『花痕』也視若無睹,沒有查根問柢去探求原委,如非筆者粗心大意,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

 捨難取易、趨吉避凶,每為山行者應付惡劣天氣和特殊環境的護身符,好像放諸四海而皆準;所有山野意外事件的評論性文章,亦以此作為立論標準。個人對此卻持另外一種接近偏頗的看法,作為一位全情投入的行友,對行程中遇到的障礙,無論源自天氣變化、抑或地貌更易,絕對不應加必逃避,設法克服方為進取抉擇。行友在山行活動中,除了可以增添遊識之外,對個人經驗的累積亦不無幫助,倘若每次皆以例行公事心態,稍遇逆境即輕言引退,則無異燃燒歲月,虛度光陰。反而利用不利因素,作為鍛鍊素材,將自身素質提升,兼收事半功倍之效,何樂而不為。

 逆境,絕對不要逃避,反而需要鼓起勇氣去面對,否則在惡性循環之下,可能陷入無法面對困難的境地,個人遇到少許困難都不能面對,試問如何面對家庭上、社會上、種族上、國家上、以至人類上的大問題呢?

 在今次事件中,相信那位認為受了『大教訓』和當日沒有退出的行友,包括筆者在內,均獲得多一次雨天溯澗的寶貴經驗,對日後在山野上的活動均有莫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