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來旅行見聞錄(三)     .
「海峰旅行隊組成及旅行隊會師雛形」  黃振聲

 70年9月,山川開隊有二部車(當年每部車只有35座位,車價約66元接送),當行友上車後,見司機遲遲還不開車,問司機為何不開車,司機回答車主正與領隊講數,我下車往後車去瞭解,原來領隊欠車資三佰多元,如不清還則罷駛,我見如此情況,只有拿出錢來還給車主,解決後則開車,如常進行旅行活動,散隊後,一班投契的服務行友及基本行友約七八人,往大牌檔晚飯,談及今早之事,各人均認為以後不再為隊方工作,由一服務行友提出,不如我們自己組隊,各人均贊成,連基本行友亦願意加入,但為人道來說,決定為山川服務至71嶂上大會師後才開隊,期間已有12個成員,定每星期四到上海街雲來茶樓開會,商議隊名及隊中結構,最後決定採用「海峰」為隊名,內設總領隊、財政、文書(負責落稿),另十一人均為領隊,每星期開會商議每月星期日行程及小組活動,每次開隊由熟悉該路線之領隊負責,旅程中各服務行友不得因領隊有錯誤或其他事爭吵,應儘量協助完成行程,開會時才討論,並每次開隊六人帶隊,其餘則往探路,以增加掌握多些路線,又要投票選出總領隊、財政、文書,結果由我當總領隊,負責隊務及做旗,購買揚聲筒,並對外應酬,財政則由簡作傑兄出任,文書則由梁權兄主理。海峰成員除我三人外,有陳輝敏、何偉超、盧秋明、吳錦華,其餘記不起。

 70年12月中,我向山川領隊表明有數位服務至71年嶂上大會師後便離隊,並追討三百餘元代付車資(當年已是普遍月薪),他不大高興,說現在無錢,有才還給我,從此石沉大海,並即時叫我們離隊,幸好我們已一切就緒,而票站亦已聯絡好,只需落稿便成,當年文匯報,新晚報已有旅行版,不收費用,逢星期二刊出,而星島晚報攝影版亦兼有旅行消息,逢星期四登出,但要裝香(即請食飯),70年12月31日恰為星期日,海峰就在此日成立,亦首次開隊,節目名稱大澳走煎魚灣返石壁,趕巴士返梅窩。失禮講一句,參加人數除自己隊12成員外人只有九人,而且是相熟人。

 70年1月第一個星期日,由業餘、新風、金釗,另一隊名忘記,四隊相約由不同路線上西貢會合,此為旅行隊第一次始創會師行動,在6月中,由業餘、新風發起在文匯報、新晚報旅行版刊登召集各旅行隊領隊,到紅磡雲慶樓茶敘,共商71年會師,地點選出「嶂上」,並成立香港旅行界籌備委員會,定每年第一個星期日舉行會師。

 71年嶂上會師,海峰第二次開隊,路線取由大網仔啟步,入大網仔村側小徑上燒炭笏,左走雷打石山腰至榕北走廊坳,上花苗山下嶂上,回程下天梯落榕樹澳,沿海邊小路走水浪窩,再左走出大環村車接(當時仍未達公路)。

  是日參加人數連成員有42人,部份成員要坐地下。嶂上會師地點在坳門後,蔗園側有一稍高地,前面用竹枝將隊旗綁上,插入泥中,亦成司令台,節目有隊際扯大纜、二人三足、跳麻包等、燈謎則設在小樹林中,約三時便散去,各隊從不同路線來,回程則由不同路線走,尤其是坳門下天梯最壯觀,因為數隊一同下天梯,人龍如長蛇延綿而下,我在坳門小山崗上拍了一張黑白相,並自己在黑房放大(可惜一跌,蕩然無存)。

  在12成員中,我資歷最淺,路線不太熟,惟有將兩報刊旅行版內,有一小段路線介紹,寫稿者大多數是前輩,如嚴日初先生、郭嵩先生(已故),難忘的一個筆名「狂茅」,當時快勞未流行,只有新而剛硬皮那種,我將剪下路線介紹用膠水貼上,分東北區、西貢區、沙田區、大帽山區、港島區、東南海區、西海區等,用來參考,如由我做領隊,路線有部份未有十全把握,則利用星期六請假往行一次,以免到時有誤,增強信心。

  71年中又籌備72年度會師會議,仍在雲慶,因司理蘇廣輝先生,是跟庸社行山,後山海之友、新風等,故夜間借出地方容易,在會議中,我被選為總務,從此一舊硬骨便咽下去有五年之久,各樣節目均由各隊分擔,我回家後便把腊板、腊紙、針筆等拿出來,將議程謄寫,各項細節例明,並設回條,將去回路線,大約參加人數等及寄回可否送出禮物或贊助數目,以便集中處理。

  海峰隊在71年仍萌芽,半數服務行友帶隊連相熟行友亦協助工作,逢路口則自動站立指示,待下一位同伴到,交給他便追回前面,並在大休後,服務行友則持膠袋將垃圾執好,放入草叢中,以免招惹蟲蟻,染污大休地點,如果走澗,則全部投入服務,每一處險位均有人協助,如行友體力不支或抽筋,服務行友代『咩』背囊,所以隨時前後兩個,伴其慢行,不要心急,大隊不見他到,永不開車,所以在71年中過後,已漸有聲譽,每次開隊已有二部車,有時小組活動亦有一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