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島沙洲」      方志遊

 若要閣下舉出「連島沙洲」例子,相信最為人熟悉的,非長洲莫屬,其次是西部海域的龍鼓沙洲群島及吐露港內的馬屎洲。隨著潮水的漲退,以上的地形均會被海水包圍而形成島嶼或跟大陸連成的半島造成十分獨特有趣的地理環境,傳統觀念認為水退時露出明顯的沙堤/石堤才稱得上連島沙洲,可是個別地方因為發展或其他因素再無法被海水分開(例如長洲及大鴉洲),又或者雖然在退盡時仍被海水包圍,但連著的沙堤/石堤卻淺得很,至少渡過時不用游水渡泳,只需涉水步行,便可行過,故此筆者對這類地形亦視作另類的「連島沙洲」。

 筆者在此試舉出鮮為人知,而又屬於廣意的「連島沙洲」地方。

 擁有明顯沙堤的「連島沙洲」有:大嶼山西端的雞山、大嶼山東部的萬角咀及鄰近的葫蘆洲、港島南灣對出的頭洲*、大嶼山北部海域的匙羹洲、港島石澳東面的大頭洲、港島鶴咀對出的珓杯洲、清水灣半島南岸的鐵篸洲、香港境內西南面的大鴉洲及小鴉洲、清水灣半島小棕林的岩頭沙、吉澳南面的筆架洲、西貢橋咀洲的龍眼黿頭和橋頭、大嶼山陰澳的長索、西貢企嶺下海的烏洲、大埔三門仔新村東北的烏浪頭、港島鴨利洲鄰近的鴨利排、企嶺下海的三杯酒*、大澳的虎山、東平洲西岸的斬頸洲等……。

 至於沙堤藏於水底淺處的另類「連島沙洲」則有:坪洲東南面的銀洲、清水灣半島東北處的爛排*、新界東北谷埔的水浸排咀及長石咀、滘西洲與吊鐘洲、清水灣半島南岸的觀仔及其他本人仍未知道的地方。

 明顯的沙堤在退潮時,給人一種像聖經故事中,摩西將紅海分開的趣味,當然時間比故事緩慢得多啦!潮漲潮退,島的形態截然不同。而在不明顯的沙堤涉著水行,則有「八仙過海」、「水上飄」的味道,那份出人意表的滋味實在難以形容,當然這份趣味在還未退盡的明顯沙堤之連島沙洲中亦可以感受得到,將以為無可能的(步行前去)變成有可能,都是一種趣味。

 可是在進行這種形式旅程要留意的,因為這些地方一般只適宜在農曆初一、十五的大漲大退日子,但由於這些日子潮水的落差頗大,故此水流亦特別急速。另外,要留意水退的時間,好好把握渡過沙堤/淺水區的時機,否則很容易被困。涉水渡過時,要留心水中的礁石,以防被利貝利石割傷及扭傷,最好穿著「包腳」的水上活動鞋及帶備防水袋,總之萬事應小心為上!

 轉眼間,這個適合下海的日子將快完結,不過今年的九月至十月內的數個假日,正藉大漲大退的日子,或者大家不妨考慮嘗試到以上地方旅行,感受一下這種方式的樂趣,不過緊記要注意安全。

 註:標上" * "的地方需要游水方可前往,其他地方則可以僱船或者循陸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