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來旅行見聞錄(五)  黃振聲

 香港行山領域越來越少,這個是必然,因為社會發展,人口日漸眾多,當局便向郊區打算,最早為荃灣,稱為衛星城市,其他亦不須再談。我先講給大家知,70年西貢巴士站,只在天后廟前面,即現在萬宜新村牌坊下,往大浪西灣必須約艇,先由天后廟左側入商店街再入為街市,見到茶樓,左轉出碼頭,所約艇家亦在候(石帶喜老行友實識其名),先送往水徑,由水徑小道有路下沙咀村,再走完一段平路落官門水道,續上長命斜,上到坳頂,風爐都吹著,故名吹筒坳,再沿坳下大浪西灣(西灣本來造萬宜水庫時車路伸展至咸田灣),休後要登上大浪坳再下赤徑,再上至北潭坳,當時北潭坳綠草如茵,亦適值夕陽,各人仰臥草上舒服極了。在北潭坳設有一座問路石背向塔門海,右指往赤徑,中指往東心淇,左指往高塘。如新行友,可在草叢中尋覓,以作見証,休後趁未天黑,東走小徑下北潭涌穿過村屋,走斬竹灣等村落出大網仔,希望搭上稀疏的巴士,但如已送車,則要再花一小時經大環出西貢搭巴士返彩虹村。

 但在71年中如走高塘西灣一帶,回程如經斬竹灣村已沙塵滾滾,迫於走下海邊,72年初已開入北潭坳,年尾已開入伸展至黃石碼頭之海下,為了建萬宜水庫已減少很多的行山徑,何況近年的發展行山領域減少是必然的。如果當年開路入咸田,我相信大灣破屋已被發展為渡假區,因為大灣海灘可媲美香港第一良灣浪茄灣,所以我建議旅遊協會(編按:現稱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此發展,水有大灣,山有蚺蛇尖,長咀可觀日。說實話,很多路線可介紹給外國遊客。例如旅聯曾帶海上學府到荔枝窩,只介紹協天宮及回程介紹百鳥歸巢等名穴,竟不知荔枝窩東西兩門;東門橫石碑刻有紫氣東來,西門刻有西接祥光,回程中途有問路石,石碑右指梅子林等村,左指下荔枝窩,到亞媽笏,亦不會行經前村屋數間相連,頭尾各有鯉魚一條,屋頂建有水槽一條橫貫接鯉魚,當下雨時,鯉魚便噴水,亦有以前磨蔗糖石磨。其實我所講漁農處(編按:現稱漁農自然護理署)或旅遊協會可以將亞媽笏重建,我以前拍下屋尾之鯉魚放大,可惜全部畢生心血全化為烏有,鯉魚噴水陳或李君毅有存,如能夠可寄給旅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