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十五年行山見聞錄 中卷   黃振聲

 ◣◣在上卷74年618「雞寮」事發應是72年,在此謹于更正希各位見諒。 補回74年6月中之「華山橫跨禁地走河上-松柏田園訪喝馬飲泉」,車送至上水起步,入華山村登「華山」訪求雨碑及攀上禁區告示牌留影後,即轉西面山路直下河套區,數十人如走難般,分散在各大水管之樓梯上落,在「牙鷹山」坡前影守軍之部隊徵號大圖案,入「河上鄉」「萬福廣堂」大休,休後走「松柏廊」串走廊園各村到「落馬洲」訪風水名穴「喝馬飲泉」,此墓葬者乃油w地小輪公司家族之先人,正式名符其實,9月小組往探位于「雞榕坑」前一水坑,每次去榕樹澳,都會望一望,雨天水期水流由上窄下寬,兩側無路,到秋天水流細弱,直透頂無小樹,但很明朗,小組共6人,,跨越水閘至坑底,向上走石面如微斜梯級,到中部稍平坦,側有由上流下小水潭,頂部收窄約3-4尺,到頂要從右面跨過左方,從坑側接上「雞冠山」,右走落西沙坳,一探即成,改名「飛龍坑」,後被人改為「飛鳳坑,大字寫在入口右面,10月初即開線,參加者80多人,「文匯報,」旅行版編輯鄺思俊先生隨隊採訪,過程刊登星期二旅行版,大相由下向上影一位行友跨坑張甬雙腿如飛動作,12月初平日,晚飯後看電視新聞,天氣報告再吹大北風,連續兩天,所有雲層應被吹走,觀日有望,打電話約人,但全部無暇,只有孤身獨行,搭9時往大澳船,全船11人,上岸後速過橫水渡,全艇只我一人,沿大澳道上行至大風坳,接走昂平路,將到「山海亭」時,從低望高,前面好像有一個人,但站立不動,此際心中疑惑,究竟是不是鬼怪,但「鹿湖」全是佛門淨院,鬼從何來,只有低頭前走,到轉入「山海亭」之路時,才發覺人頭原來是一個交通標誌路牌,自嚇自虛驚一場,稍回氣再上咿R斜入「昂平」,過「寶蓮寺」側路時,一狗吠眾狗鳴,十多隻圍著我狂吠,只有解下腰帶連水壺揮動,使牠不能埋身,逐步前行,直到茶場旅舍前,群犬知不是自己地盤才搖尾撒回,脫離險境,又再前衝,因北風狂吹,不容停頓,昔日夜攀,上天梯經常要回氣,但今夜一氣呵成抵斬柴坳,上到鳳頂才凌晨二時半,取出美軍羽絨睡袋,點兩個HAND WARE 放入內,但睡袋SIZE 太大,纖纖瘦體在裡面,還剩一半位,北風下身打冷震腳冰凍,無法入睡,再取出膠半身雨蓬(客家人常用,可遮蓋背囊,「粉嶺」「聯和墟」最多檔售),放在睡袋上面擋風,雖然不夠長下半遮不到,雙腿仍冰冷,但上身已溫暖,半睡半醒捱到五點後,黑暗漸離天呈魚肚白,即取出相機,腳架失打繩裝好,將6X6海鷗機放在石上,水平線上一絲金黃線漸漸向上移,一點強光若隱若現,稍後彈出半隻蛋黃,兩手不停按失打,捲菲林,當太陽全現,強光耀眼,便要收檔,一杯暖水壺剩下熱茶,半個車輪包作早點,6時許向「南天門」走,落斜時見「羅漢塔」背面,被晨光照成金黃色,即左走落低些取景,拍完便回身返上斜路,剛轉身感到背脊有二個硬物頂實,即擰轉頭,只見二個居加兵,面搽黑,用長槍指著推我走到一個用石砌成半月型陣地,用英語盤問,我頭戴美軍布帽,英軍絨外衣,美軍夾裡短褸,英軍絨褲,國產p皮鞋,美軍襪,英軍腰帶美軍水壺,美軍背囊,成個雜牌軍,又不諳英語,單字英文說SEE SUN他倆又不懂,真正雞同鴨講,只有取出地圖,用手指指點點,口中只說GO GO TO TO,終于示意我可以走,嘩!正式乜乜走得麼,連跑帶滾向伯公坳,因為剛才我想到他倆人如果獸性大起,我毫無反抗之力,結局如何,不敢去想,原本到「伯公坳」即上「大東山」落「南山」出「梅窩」,遭此一嚇豪氣全消,沿東涌道下「長沙」,搭巴士到「梅窩」,買枝「大水坑」神樂院十字牌鮮奶來定驚。

 答一讀者托人問:「陰澳」之「八月水」之名從何來,因遍查新舊地圖找不到,說實話 ; 在80年代以前,我也不知,84年到澳門辨事,路過一間專售舊書店,在一元任揀書堆中,找到此本1950年在香港出版之「新界旅遊圖」而得到資料,此書曾在郊野聯會」于油麻地李奇利中心,舉辦活動時展出,現巳遺失。

 75年元旦嶂上會師,越野賽、燈謎、擲環、射箭等節目必備,新增由群青隊主持的電子遊戲(穿隧道)引來大批行友排長龍,今年參與人數眾多,掛在旗架上之隊旗比以往多,連小組亦用毛巾寫上名稱趁高興,從未參與之「山海之友」,亦順道在「嶂山」大休,使行友參加盛會,消除往日有左右派之分岐,行友間見面敘舊,道出心聲;近年為生活奔波已無行山,但每年會師,一家幾口必定上來「嶂上」與昔日行友相見,況如返回大家庭。

 1月中「七灣三咀日夜行」,週未晚7點半開車抵西貢,轉乘何庚年村車送到「萬宜亭」,向左行到稍前位下車(因前段仍在施工),走「吹風坳」(螺地墩)過「吹筒坳」落「西灣」走「咸田灣」入咸田村,借宿學校。預早巳知會村長陳勝先生,將燈車廷至凌晨才閂機,使行友無需摸黑煮宵夜,我等服務行友,將炆好之羊肉,帶往勝利士多,村長亦茤w雞,圍^共話,天南地北,話題擔扯到近海灘有一村屋出租,年租$500--,但小部份瓦頂要重舖,如有興趣明晨帶往睇屋。晨早天寒地凍,一煲滾熱辣柴魚花生粥,與眾行友共饗,以暖心窩,但排隊持兜,況如民間派粥般。早餐後起步,先往村屋所在地察看,隔兩間已由「野馬隊」租下,黎寶慶兄﹝我在江西失事後,他留下照顧一星期,謹以致謝在天之靈,亦是每年大會師工作中堅份子,94年中風後不斷自我鍛練,成功再次來往咸田渡假,稍後再次中風不冶,魂歸天國﹞見到我笑語;做埋隔離鄰舍。沿灘內村徑出「大灣」前,先入廢屋上閣樓看遺留下大棺材,再放步「東灣」,上「咸田坡」直出「長咀」賞浪(80年代中,數童軍在「白泥頭」露營,觀浪時拍照,被巨浪捲走四人,三人死亡)。回程將到大路口前,見數十隻大小牛群攔路,前面十多隻老牛,見大隊人馬,竟睜大牛眼,目露兇光,曲膝待發,嚇到各人即向兩邊連走帶滾落海旁,狼狽非常。到「米粉澗」大休時,才收起驚徨之心,休後再出「短咀」「將軍石」,回走「米粉咀」落「蚺蛇灣」,沿水管引路入「蛋家灣」出「較流灣」候油麻地小輪,登船後在下層各佔艙口位,打開睡袋,可眠兩個鐘,就返到大埔滘碼頭。

 農歷新年因家父數月前去世,舉家返鄉探親,未參與隊友露營。正月中首次辦新春行大運,捨棄征袍,一身華服,有人老西打呔,首遊「嘉道理農場」再往「清涼法苑」齋筵,法苑內人手不足,服務本色又顯露,入廚代勞造傳遞,差不多清碟,別檯才開始上菜,午訪「青松觀」,惜遊入如o,影相甚困難,專車隨隊,連平時沒有去旅行的妻兒老小,兄弟姊妹及拖友,均在此日紛紛亮相,共敘盡慶一天。

 3月初與熾揚–敬兄弟試探「赤崖」,跨過小水庫後,在前望斜崖像級級而上,三人便逐步而上,走一小段己變波浪式,無位搭手借力上攀,向右挪緊石角,竟然成塊取出,而引至其他也跌落。想下退又不能,只有大呼身陷險地,幸熾敬在左面,高大手腳又長,三人手牽手,逐步移往山邊,正一單行線。而稍上有凸出簷位,人必須彎腰而過,石面終年不見天日,青苔堆積很厚,滑不留腳,只有墊毛巾(開大隊時買兩個麻包袋墊地)。上完崖位前是一大片似是耕地,據新興士多李伯憶述,祖父輩曾在此地耕種,但從何路行上,現時無人知悉,越過腹地在似路非路下,沿斜坡登上山「牌額山」頂稍低,再落上「鹿湖」,「千色走廊」下「o魚湖」返「北潭涌」。

 3月中開「赤崖」線後,為整頓及重修好村屋,逢週未日由午至夜,各人各自入咸田,以學校為基地,週日早亦有人趕到,同心合力將村屋翻新,清除雜物,補舖瓦片,並在西貢墟訂購水坭、夾板、木方、鋅鐵等,約貨艇運送。當接到船家來電:明天可以運物料入咸田,即約五六人請假赴會。翌日一早返廠,取在大船用之救生筏,鐵車仔一架帶同入西貢墟,隨同貨艇入「咸田灣」,抵步後即將救生筏拋落海打開,將物料運上沙灘(圖片見于旅行露營話當年上卷)。最後一次將到沙灘前,頭頂隆隆聲貫耳,上望見一直升機在盤旋,知已闖禍,連忙將救生筏拉上灘,卸下物資後,即用刀割穿救生筏,放入長草叢中遮蓋(十年後路過,亦隱約見到殘留物),不久一隊穿山甲到來,詢問有否見過陌生人,大家暗笑不喧。物料已齊,週日各路人馬雲集,行友中有做泥水,木工,水電工程等專業人材,所以加建閣樓,批盪牆壁,重舖地台,在大門外左面,建搭廚房浴室、水喉等(圖片見于旅行露營話當年上卷),只花兩個週日,終于在4月底「海峰渡假屋」開張,從此又多一項活動。

 4月中應嚴日初先生約會,告知已約好拯溺教練為旅行界籌委會,開辦拯溺班,在「伊利沙伯泳池」訓練,歡迎各隊服務行友參加,學成可為隊方服務,由我負責開班等一切工作。一項新的任務,因而結識多位拯溺界朋友,奠定日後不解之緣。

 5月開海線訪「東龍島」,借用警界友人之遊艇(用越南偷渡客充公木船改裝,載客量最多45--50名船掛水師旗)。當看完迴文石刻,正向上移步不久,隊尾大叫有人暈低,即停止前去,往後瞭解,見一肥胖中年男仕,敞臥在地上,滿臉胭紅,以為他中暑,摸之又不是,行友年紀長者說:可能中風。他體重差不多200多磅,如何抬落碼頭,山頭無小樹及竹,費煞思量,只有派人往下走,找地拖棍等造擔架床﹝兩條木各穿兩衫袖,將鈕扣好便成,或用繩左右打結又能﹞。不久在廢物堆找到一張4尺彈簧鐵床框,將患者放上,前後各4人,左4右3,一同幫手抬。但路窄坡斜,下位要高舉,上位則垂手揪,又要保持平衡,非常吃力,所有年青男仕,輪流接替,花費大半小時,才抵碼頭上船。返航內港不久,見前有水警輪,即鳴笛示意,水警輪駛至,告知情況,並派一服務行友陪伴患者到醫院(後蒙患者家人來函至謝),一切妥當後,再往「大清水」海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