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風氣今談
五. 文字流播與電子化的影響   朱志耘

 五十年代中、後期,吳霸陵氏撰寫幾本介紹境內旅遊點,線的小冊子,圖文並茂,是七十年代以前主要的境內旅遊參考書藉;同期的〝海光〞地理雜誌內的境內旅遊文字則無結集出版,故知者不多。至七十年代中期止,千景堂主人李君毅氏,地圖王黃垤華氏,文教傳播界的朱維德氏均有不同形式的山水文字在報上或雜誌上發表,談風說俗、發古尋幽、喧傳美景,至今仍具高度的參考價值。

 七十年代始,報上旅行版面增加,新銳份子湧現,介子(朱志耘)、司馬龍(梁煦華)、程念(陳溢晃)、小丁(陳),英浩(郭志標)等冒起,部份以散篇為主。而梁氏與二陳則於七十年代中期起先後出版不同類型的旅行遠足書籍,無論是導遊或專題綜述,都蔚成大宗。其他常見撰文於報刊者也不少。七、八十年代時的資訊傳播以文字為主,行友及團隊間的交流均循此途徑而相互表達;這一段時期,也做就盛名人物如梁、郭、二陳的聲名。繼之異軍突起的為〝旅行狂〞梁榮亨氏;他和八十年代後大露頭角的如沈思、祁麟峰等人,除文字撰述外,更加入技巧高超,構圖新美的圖片作為推動。這個年代正是社會財富豐盛增長之期,人們已厭棄早期的低沉二色元素,故此得以走在風氣之先而顯一時光亮。其後更加專注而發大願力於境內旅行者唯梁氏一人,至今鋒芒耀目,流光燦射,允為新一代尖端份子!

 文字流播在九十年代受到報章旅行版收縮的影響,〝界〞內訊息的傳播轉為依賴三大社團的刊物,但出版期時距既遠,刊行量又受各種因素影響;可供發揮的版面和地盤有限,提筆者的意趣略減。但隨著電腦普及化,從網上尋找、閱讀資料日益方便而普遍,既補充了不足,也成為大眾輕易可得的資料來源。

 無可諱言,電子化語言略有不同於傳統之處,但人們仍可依循個人的行軌發放合宜的言述。文字流播的傳統作用略減,送舊迎新,今古皆然;以電子化的功能而言,卻比舊式的紙上文字更勝!與時併進,旅行遠足和形式亦然,則文字之流播藉電子化而更能發揮其普及性,又豈有稀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