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風氣今談
八. 旅行學問的多樣化   朱志耘

 傳統的旅行遠足學問以考古發隱為主,內容包括古跡的考證、發掘,歷史源流的移徙探索,世族、脈源的追尋等;也有通過境內一些古舊廟宇、宗祠的文物誌記,或以郊野古遠墓葬和碑文記述以反證歷史的痕。訪風問俗、核對查磡的風尚,前輩旅人樂此不疲,原因是他們舊學底子深厚,對歷史有較深的認識;而且早年〝落戶〞香江,好些人避談世事,則山川草木、說之不禁,民風隱、查之無犯,故此在傳統的旅行遠足課題中,〝風水〞之談也佔有一席位。在於山、窮源究始發為文字,也是傳統做學問的一門功夫。

 如今古意漸消,舊亡失,考古稽幽,還得求諸於零落殘痕;而且生活節奏加快而趨時,傳統之學變為高深難能。幸好、花木有情,人不能卻,識木栽花既可美化居室,也有怡情養性之效,故此對花木的栽種研習隨著知識化的泛染,也作為一門專門學科看待。其他向來稍欠普及的天象觀星、水下潛泅、陸上野行、郊外宿營等,也跟隨社會邁向專業分類化而自成一系地再發展,使郊野活動學科更形豐富。經濟暢活,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重大損害,近十多年來,人們興起了對自然環境的關懷;結合本土因素,港人尤重環境保育。

 環保,不單指對山土林木的保護和維持,還在於對大自然天道生態平衡的珍視和使其恢復。這些年來,諸凡對中華白海豚的關顧,對水下珊瑚生長的愛惜,對海岸紅樹木、泥沼淺澤生物的關注,對候鳥棲止地的珍視,對河溪林木的保護以使蝴蝶、蜻蜒等類昆虫得以生息,對岩土、古物的保護和維修,大體上都有可觀的發展。要以人力完全恢復大自然舊日的葳蕤、眾煩棲息或不可能,但全力提昇至恢復和諧,也是淨化生活的必要手段!

 新的社會學科過半數與大自然有關;財富豐裕的情況下促成多量資源的投入。人類源於大自然,則認識或重新認識大自然已成當今趨勢;今之郊野行遊者也見日益投入。旅行遠足學問也轉為著重趣味化、多樣化、科學化以邁向尋求人類最大福祉的路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