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休“歇腳”時馮錦雄與彭叔合照,隨後由屏風山 崎嶇陡峭之南坡落鳳園 |
今年5月一個星期二,上午9:52由大尾督啟步,到烏蛟騰時,雷暴大雨,要更改部份路線。入迷椏走廊,轉荒徑,落密林馬尿河,綑紅石門,然後溯大水的長窩坑(即花籃坑)。回程經鵝髻頂,長牌墩至大尾督散隊。他們其中一位和其他部份行友於7時許才抵達船灣淡水湖東霸。他們全部都已筋疲力盡“散晒”,更兼斷糧斷水,但目標清晰。當然他們要繼續自行努力,要捱多1小時半(按:中快速度是大約1小時),才可享受到坐巴士的樂趣。真佩服他們的能耐。他們該次的總剩行時間是超過9小時(不計大小休息)。
![]() 新塘脊登大刀屻落橫台山大休時,許賢能與彭隊長 合照 |
聽聽上述兩位行友對行山的體驗,許賢能:「5年前我週身病痛,精神又覺得灰暗,事事不順意,檢討後我為自己定下目標路向,開始時我跟朋友游泳,後來又跟他們行山。行山行澗體力勞動,漫遊山水,全身出汗後,感覺輕鬆愉快,是一種樂趣。運動是生命力,充實生命,使人做事更起勁,有健康才擁有一切。我時時鼓勵我的朋友多多行山」。
馮錦雄:「在我個人的體能和條件下,每次行山行澗都要面對多一些困難,都是要挑戰自己。行山家鍾建民登珠峰的意志和毅力,我深深體會到,近距離接觸大自然,身心力行,親臨其境,為我帶來很大的樂趣。我認為對殘疾行友無需刻意幫忙。我希望社會人仕對他們多作一些鼓勵,以提高他們的興趣,鍛煉身體,身體健康也是社會的重要資源」。
許和馮兩位行友,充滿活力,熱愛生命,與人相處融洽。看完此文,各位會否加把勁,比以前做得更好?擱筆時,我想起1967年張徹導演王羽主演開創武俠片先河的“獨臂刀”和1851年美國作家Herman Melville寫的“Moby Dick”,後拍成電影,由格利哥利柏主演主角船長,被一條抹香鯨咬斷一條腿,假腿是由象牙做成。由幻化到現實,我腦海浮現了1938年墮馬,左臂嚴重骨折的周恩來總理,和在壯年時(39歲)因小兒麻痺症而要從此坐輪椅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他在1933年宣誓就職時,看來是“步行”出講台。短短10幾20步,是他用了多年時間學習的。身為逍遙遊領隊之一,我希望能不斷做得更好,為各位行友──不論他們行得快或行得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