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古蹟政策簡評        呂沛銘

 九月十七日報章報導,文康廣播科向古蹟諮詣委員會建議,將明年定為香港的「文物年」,此建議若獲通過,文康廣播科便籌劃多項與香港文物有關的節目如文物展覽、古蹟導賞、考古課程與考古營、古蹟攝影比賽等。此建議當然是文化界、教育界及旅行界所贊同。惟另一方面,政府過往對文物的政策,郤表現得不積極。

 例如位於元朗橫洲一座稱為「二聖宮」古廟,是本港境內少數歷史悠久廟宇之一。據廟內鐵鐘銘文,此廟可能於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為橫洲區內六處村莊的村民共同建造。此座有歷史價值的古廟,合符法定古蹟條件,但遲至本年六月始列為法定古蹟,這未免使人懷疑當局的古物古蹟政策是否有躊躇不決的態度。

 本文作者記得香港大學前歷史教授羅香林(已故)在二十多年前一次香港古代史演講之中(該演講本文作者亦有參聽),述及屯門的青山灣可能埋藏很多石器時代及唐代古物,這是他詳細研究屯門歷史所得的結論。他是著名歷史學家,其觀點當是可靠,他曾向政府提議在屯門市區化之前進行發掘,但政府郤無反應。現今青山灣已填平,昔日的海岸地區現已大廈林立,不可能進行考古發掘了。

 又以赤立角為例,此島位於未來新機場範圍,故須夷平。八十年代末期,香港考古學會請求政府撥出經費,趁該島未被夷平時進行考古發掘,但政府發給很少資助,以致搜掘古物未能按計劃完成。該島以往出土不少古物,相信還有頗多仍藏於地下,現因剷山填海而無法發掘了。

 去年十二月,曾在南丫島主持考古發掘的香港考古學會主席秦維廉說:「南丫島其實有好些藏物豐富的遺址,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五九年的文獻早已記載。可是,土地統統已用來建屋,如沙埔村和大園村便是。 ……本可大有發現的地點,但眼前出現已是一幢幢三層高民居。……香港考古學會每年獲政府經費十四萬元,但單單發掘榕樹灣四個遺址,便需要每月十萬元的經費。以往給政府的信件似乎沒啥作用。……原來我們熟悉的南丫島有許多珍寶,但政府郤不珍惜。」(轉錄自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卅一日明報)如此古物政策,真是不敢恭維。明年「文物年」的建議若獲得通過,希望古物古蹟政策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