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公園面臨污染危機    呂沛銘

 不久前,政府將海下灣、印塘海及鶴咀三處水域設立海岸公園保護區,以保護區內自然生態,又計劃在龍鼓洲沙洲設立第二批海岸公園,詳見本《旅訊》九六年十一月期轉載文匯報消息。然而,這些海岸公園正面臨污染的危機。

 海下灣及印塘海是位於大鵬灣的邊緣。大鵬灣周圍海岸現逐漸開發為民居地區,區內住宅排出的污水不斷流入該灣,以灣北沙頭角及深圳人口密集區的污水為最多。此外,大埔海(吐露港)亦有大量污水經赤門海峽流入大鵬灣,而印塘海及海下灣正距赤門海峽出口不遠,此兩處海岸公園海水受污染程度如何,目前未有資料。

 海下灣等三處海岸公園是稀有海洋生物繁殖處,特別是珊瑚,其中海下灣更蘊藏香港一半的珊瑚品種,約三十種。珊瑚是一種很「嬌弱」的海洋生物,海水受輕微污染也會令其終止繁殖甚至死亡,即使能勉強生存,其鮮艷的顏色也會消失而變為灰白色。據一九九二年國際珊瑚礁研討會報導,世界上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活珊瑚是因人為因素而死亡,另外將有百分之六十瑚珊在未來二十至四十年間消失,這是一項頗具警惕性的報導。由此可見,若不將大鵬灣沿岸地區的污水淨化後才讓其流入該灣,則印塘海及海下灣珊瑚所面臨的污染危機始終無法解除。

 沙洲及龍鼓洲附近海域是一種稀有海豚名「中華白海豚」的繁殖區,這種海豚是世界僅存兩種白海豚之一,全身乳白色,屬熱帶及亞熱帶動物。一九八八年中國國務院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亦是瀕危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所列入保護動物之一。沙洲龍鼓洲的設海岸公園計劃,目的是要保護這種稀罕海豚。

 沙洲及龍鼓洲之南現正建造新機場,這龐大的移山倒海工程使大嶼山北部整個海岸線的天然環境蕩然無存。機場附近海域因大規模挖海泥而把海底生態破壞,挖海泥區的三個重點是在沙洲龍鼓洲附近,這些區域正是白海豚的生活區,海豚的棲息及覓食難免受嚴重打擊。此外,繁忙的海上交通亦威脅海豚生存。據海事處統計,來往沙洲龍鼓洲附近海域的渡輪及貨船,每年約有三十萬航次,且以每年百分之十二上升。船隻發出的噪音,使海豚生活無法安寧。

 除機場工程及航運外,大嶼山及屯門每日排放於海的十四萬噸祗經初級處理的污水,亦是沙洲龍鼓洲海域另一污染來源。估計在二千年時,污水排量達每日四十萬噸,將使海水污染更為惡化,對海豚生存的威脅亦越為嚴重。(以上資料取自九六年十月廿五日快報《機場工程逐殺白海豚》一文)

 設立海岸公園以保護海洋生物,是治標而不治本方法。徹底的治本方法是從淨化環境著手,主要是防止海水受污染,惟投資極為巨大,如此龐大及長遠計劃,或許待將來特區政府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