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旅行         呂沛銘

 政府將本年定為「文物年」,這是香港有史以來首個以文物為主題的年份。為配合這主題,公私文化機構將舉辦多項與文物有關的節目如展覽、講座、參觀等。有些人認為文物與旅行並無關係,如此觀念未免對旅行的意義沒有徹底了解。旅行的宗旨固然是促進建康及鬆馳精神,但尚有一項目的常為新一代所忽略,就是增廣見聞,例如考察一處地區的風俗、文化、古蹟、歷史等。此外,研究地理環境、地質結構、地形變遷、物產及生態等,也是旅行所開拓的知識。

 現今新界仍保留不少早期文物,例如元朗東部的「屏山文物徑」短短兩公里內,便有九處有歷史價值的前代建築物。深資的旅行家在新界遠足時,每到一處地方定必察看有無具歷史價值的遺物如祠堂、廟宇、碑刻等,甚至古舊的墓塚也是考察對象,因墓塚的碑記或有前代史料。此外,新界原居民的族譜,也是研究香港前代居民遷徙、土地開發、社會變遷等的重要資料。族譜是各族的家傳寶,常不肯轉讓給別人,但有時經協商而獲一份影印。這方面以香港大學前歷史教授羅香林(已故)做得最為積極,羅氏搜集得族譜逾百種,並據之寫成一些研究香港前代氏族及社會的論文。

 新界原居民所收藏的先代遺物如傢俬、農具、祭祀用品等,也是研究香港先代文化的好資料。在考古方面,以香港考古學會作績最為昭著,經過多年在新界、大嶼山及南丫島發掘古物,收獲甚豐,部份出土古物在博物館展示。從言些古物可考察到石器時代民族的文化。香港考古學會出版的年刊,載有甚多研究這些古物的論文。此外,市政局也出版一些論述香港出土古物的專著。

 香港原是中國領土,香港的先代文化也是中國文化,這是新一代所常忽略。在新一代的觀念,遠足的輔助節目是燒烤、集體遊戲、攝影、比賽等,對文物考察並不感興趣。因此培育新一代對中國文化的重視,也是旅行領隊者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