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笑行          仲小明

 信佛要講緣,謂之與佛有緣。其實行山遠足也要講緣。有些行友第一次跟隊,就與此隊結下不解之緣,更成為隊中中堅份子。有些曾隨多隊作遊,但最終以一隊為主。因為所跟之隊的宗旨、路線、作風與行友之興趣吻合,謂之合緣。但當以上諸點有所改變時,某些行友的興趣就會慢慢減退,緣也隨之而去。那麼這些行友就會尋找符合味口,志同道合者而再另結新緣。但不管怎樣,在郊遊遠足時最要緊玩得開心,讓參加者笑著行。離離合合順其自然,一切隨緣。

重闢潛龍石澗,滑降龍尾坑

 隨著天氣轉熱,玩澗的人、隊會逐漸增多。4月20日有幸與幾位志同道合者一起遊玩潛龍石澗,未成行前已聽聞此澗十分隱蔽,而岔口特多,如不留意極易誤入岐途。又聽聞曾有隊因入錯澗口而未能完成潛龍之行,有行友結伴自玩也因誤入澗口而告同一結果。接受以上失敗經驗,避免重蹈前轍,故以《縱橫香港奇山異水》一書為指南,加上多年前入過此澗之行友引導。終於順利進入潛龍石澗,據這次入澗情況看,大約冇三年無人[踏至。現將入澗記錄經旅訊登載,以便有興趣玩此澗行友作為參考。記錄如有失誤請見諒。并加以指正以免誤導。此記錄由參加者共同努力而作。

 由梅窩向龍尾村方向行,經過梅窩舊村內一條石屎路,不久見一座藍色鐵欄杆小橋,橫跨龍尾坑,毋需過橋,沿石屎路繼續向前,當見到第二座橋,橋頭為方形鐵通,過此橋不久見到有紅色漆油寫著《大地塘村39號》屋時,右轉斜落便可入澗。

 沿澗上溯,很快來到清泉碧潭,石岩夾峽處,見水喉管貼壁橫駁,壁上有黃色題字《蓮龍石澗》落款是《晨進》,字[已趨模糊,應是前輩手筆。初段澗道平緩,行至高度60米和75米處分別有岔口,均應向右行。到115米時出現三岔口,左方一條幼小澗口枝藤密佈是蓮龍石澗的入口。右方一條黑壁陡立有水珠散落墜下,奇山異水書中說只是小溪,十餘分鐘,即ㄩ劦Y。但据聞有人從此澗上行而駁通潛龍石澗,不知然否﹖現依書從中間澗道而上,澗寬暢而水流充沛。行不久在145米處右方有一洇|,應從乾坑上溯。在160米見有小石台,石台四周是莽莽密林,如不細尋以為走進絕路。其實在石台正前方密林處就是澗口正道,當時行經該處以為是林帶,故在石台左方開剪一條小徑,好在小徑不長十幾米已進入澗道,順澗回望才發現原來澗口被濃密的枝葉所遮掩,不易被發現。繼續上溯,澗逐漸開揚,過了一處石堆後,水又淙淙而下。至此澗道開始陡斜而景色越趨清幽。前方蓮花塔巍巍高聳,兩側山峰攢合青翠,偶有石壁可作攀爬。約在320米突見崖峽壁罅崢嶸,一股奔流順隙飛墜而瀉,撞擊岩石,瑩珠倒濺。此處就是蟠蓮飛瀑。從飛瀑右側扣石上攀,至瀑頂豁然開朗,一片平緩開揚的石坡是大休的極佳地點。石坡之左一流清泉潺潺,蓮花塔就在左方,與右方山峰相峙成峽,陏陏bb,偶有鳥語竊竊。

 大休後從飛瀑左方入左潛龍,澗口有一直壁,不易正攀,應從壁右林徑開一小道入澗。上溯至450米但見銀壁飛流,高約20米,循右邊草木雜生之狹長地帶,牽草扣樹越過此瀑後,前面澗道恍如熱帶雨林。頭頂樹枝盤織交結,密不透風,腳下石塊棱角分明,青苔滿佈,霧氣籠罩蚞蓎虃赯D,使人覺得飄飄渺渺,朦朦朧朧。到600米出了幽林深谷,突覺涼風陣陣,精神為之一爽。此時已可見兩側巖崖聳立,企壁直插澗底。行走此澗有穿峽越門之感。繼上澗道已成一條被茅草掩埋的小徑,踏徑下石塊,兩側綠茵草地己是蓮花山坡。右方斜出,嵯峨橫垣在霧朦中勢欲壓頂,有幾處怪石突於壁外,尤如張開的鷹咀,可惜霾霧彌漫不能窺見真貌。踏坡掠草直向蓮花山標高柱。

 注:為避免入錯澗口有個較有效的方法,在澗中凡能見到蓮花塔的地方,蓮花塔均在正前方或稍稍偏左,如果蓮花塔在澗的右方或偏左太多那一定是入錯澗。從大地塘村入澗計算到蟠蓮飛瀑需時90分鐘。從左潛龍入口到蓮花山頂需2小時。

 從蓮花山繞鴨腳瀝接龍尾脊下行,在400米處右轉入龍尾坑,入坑前有一石台,石台右側有條不很明顯的小徑應是以前有人在此出入澗。下落龍尾坑十分不易,澗道濕滑,石呈卵石狀加之苔蘚滿佈,要步步為營,下行之際前方突現斷崖絕谷,溪泉成90度飛瀉直下,此處就是龍尾坑雙瀑,崖企瀑急,具大澤風範。從右邊石壁循階下瀑,以為很快就能出澗,怎料前途越行越覺連綿且濕滑愈甚,決不可掉以輕心。

 注:從蓮花山到龍尾坑入澗約1小時。下落龍尾坑需時1小時30分鐘。

 編者按:潛龍石澗與龍尾坑均為難度較高的澗道,未有經驗者不宜輕試,具經驗者亦應有充足準備方可成行。並應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