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門相信不少登山者都已到過,對他的氣勢風範也不陌生。北次笑行十人趁連場瀑雨,澗水瀲艷之際全溯北天門,卻另有一番風情景色。
陰雲密佈的早上,匯集在 E31巴士總站,尚未上車,豆大的雨已漱漱綿綿。當車駛過青馬大橋轉入嶼北公路時,卻是天朗氣清。至東涌消防局下車,回走東涌道,從龍井頭右折田間小徑出石門甲村,入筷子路見到石橋便可入澗。此澗直通北天門,故謂《北天門石澗》,又因《寶林寺》門口一副對聯而命名《曹溪》。
入澗但覺水聲隆隆,水流湧湧。行不遠欄形渠壩橫截澗道,將水引入石壁水塘。堰壩之後一洼深潭可泳渡、嬉水(編者按:深潭嬉水具危險性,亦應注意勿污染水源)。繞左涉水攀石上移。便見層層短瀑急湧奔騰,翻崖噴雪使滿溪皆白,尤如白鷺展翅群飛。行走其間小心為上。140米處,澗分左、右,右澗層岩重疊,匹練懸墜,入瀑中拍照,甚覺水勢洶猛。沿左澗主源上溯仍是瀑流連綿。溪流中突見一巨石如磨,坐石磨中觀水望景,趣意盎然。此後澗闊而水沛,石巨而流漩,偶有短瀑點綴,秀麗幽異,賞心悅目。
到175米處,但見峭崖橫阻澗間,崖頂一瀑飛瀉尤如白錦懸掛。崖下泓黛泉盈,石壁沿澗兩側前伸,橫亙峽峙,水流潺湲,仿似一條平而寬的絲帶,隨風輕舞。圓滑嬌潔的石卵鋪滿澗底,就像印在絲帶上的圖案。由於崖高而水深,似無法攀逾。幸好左崖駁有一條4吋鍍鋅水管,且有鋼索加以穩固,可借此渡潭越壁。此後便是亂石激流帶,有幾份似獨木舟飄流的味道。人溯水而上,望著白茫茫的激流,有點頭暈目眩。行不遠又見一奇異景像,一排短瀑呈拋物線前衝,瀑右側有一小潭,而潭上石梁橫架,底空成門。進入門下,見短瀑與崖壁間相夾成角,人可鑽進瀑後壁前,就好似迷你的黃果樹瀑布。在瀑後拍照留念,奇趣別緻,頗堪回味。
續上已到舊石橋,橋左有路接回東山法門出東涌。右方路胚已殘並雜草茅塞。此乃曹溪左、右源交接處左源的起點。在此大休後,循山路接《水吟橋》再度入澗,此段澗道較下游為密,水流亦緩,而澗中有石塊築造過的痕跡。環目四看,見澗側有殘舊的襌舍,舍利塔。過兩處簡陋短橋,澗又回復自然。溯至約四百米,突見一崖高聳,澗分左、右,左澗水弱瀑呈絲狀,右澗瀑流急馳怒瀉。沿兩瀑之間石崖攀右澗,瀑頂石台高闊,瞭望薄刀屻、新機場及屯門青山,雨過天晴,分外嬌繞。此後澗開始狹窄而林密,但仍有小泉流水。
到六百米時,澗密而陡,時而鑽林,時而跨石,在視野較好處便可見到右方臥佛。仔細觀察佛頭乃羅漢塔,佛肚是北天門右方崖岩聳起而至。左方側可見一石突立於崖前,初見仿似鱷魚頭,而後又似軍帽。再上見崖高企,而壁直而狹,內彎呈馬蹄形崖底部內陷頂呈拱形,就像人工開鑿的佛龕,龕前有絲絲水簾下垂。繞右尋隙攀石,左折回入澗中,便可見北天門之飛流淺潭。此處約八百米高,視野廣闊,立潭前石台,但見遠處雲霧飄移,青山尖頭卓立雲天外。峽谷翠綠深邃,仰視北天門雲崖矗巖,峽峙一線。崖罅中有一縷銀泉斜懸,偶有浮雲飄過,勢如飛動。潭之東側絕壁橫列,窮山惡水之貌足以鎮懾心神。西側斜壁緊緊相扣亦是形態崢嶸。曾有人將水樽鑲於左壁石罅處以示魄力。從瀑右越過一糸列石壁後,便到達草坡。綠油油的草坡迎風飄蕩頗有草原的景像,不過此處卻坡陡難行,時有巨石阻路。上山十分吃力。向左到一處闊圓之山崗便是凰峰。落凰峰下鳳凰坳,再登鳳峰接天梯到昂平已是晚上八時。幾經周折一行十人才回到東涌。
注:到昂平時如尾班車已開出,最好是步行出大風坳,一路可截的士,如無的士,大風坳有巴士經過可去東涌,切勿在昂平呆等,即使呼的士台亦未必有車肯上昂平。切記!
更正:(勇攀鳳壁)第一段第四行應是下插澗谷(上)摩雲天。第六段第三行應是二(出)簷崖至盡處。第七段第四行是回到甬道(束)門處。
(編者按:北天門石澗難度較高,如無經驗及充足準備者,不宜輕試。往遊者亦應小心謹慎,安全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