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改善救護車服務的建議   呂沛銘

 筆者最近看過一套名為《王妃戴安娜特輯》的錄影帶,是英國產品,內容是已故王妃戴安娜生平,在報導她在巴黎撞車後的救援過程時,順便介紹法國救護車的急救行動。原來法國的救護車在出動前往災場救人時,必有醫生跟隨,且車內設有急救器材,車廂雖不是手術室,但供醫生用的急救設備郤頗齊全,如X光機、輸血及麻醉設施等,以便救護車在運送傷者前往醫院的路途上,醫生可及時施行急救,避免拖延時間。此外,法國另設直升機救護服務,用直升機運載傷者往醫院,當然比救護車為快速,但戴安娜撞車地區是巴黎市區,其街道佈有架空高壓電線,不適合直升機升降,故祇能出動救護車。

  由此可見,法國救援服務的完善,不僅是西方發達國家所少見,而且是世界上所罕有。

  香港的救護車出動時,祇有救護人員隨同,車內沒有外科手術設備。救護人員的職責僅限於搬運傷者、包紮傷口、施行人工呼吸等簡易救護工作,他們不具醫生的資格對傷者施以外科手術如輸血開刀等。若傷者的傷勢極為嚴重而需醫生立即搶救,可能已來不及。過往一些災難救援中,重傷者「在送院途中因傷勢過重而不治」的新聞報導常有新聞,若有醫生隨同救護車在途中即時搶救,或有挽回生命的可能。

  九六年二月八仙嶺山火大災難發生時,救護車由災場運送傷者往醫院的過程是這樣:「救護人員因為囿於規章,必須將傷者送到屬區之內最近的急症室,才可轉送往設備較完善的醫院急救,導致救護車最少要多行超過四公里,傷者更要兩度上落救護車,其間不知虛耗了多少足以致命的分分秒秒。......八仙嶺山火事件就是首先將傷者送往所屬分區的大埔醫局,再轉送威爾斯醫院。......(救護車)先到十公里外的大埔診所,再轉到十五公里外的威爾斯醫院。......救護車若能將傷者直接送往設備齊全的威爾斯醫院,可省回四至五公里的車程。......診所只能充作轉介病人的角色,對於嚴重創傷的病人,徒然耽誤了搶救時間。」(轉錄自九六年二月廿六日《明報》專文分析八仙嶺山火大災難救援過程)

  由以上可見,香港的救護車服務與法國的相較,真有天壤之別。香港救護車在運送傷者往急救所走的迂迴曲節路徑,確令人擔心。「香港神經外科學會建議當局重新劃分急救區域,將一些區域性大醫院的急症室如瑪麗醫院、東區醫院、伊利沙白醫院、屯門醫院、威爾斯醫院等,升格為創傷中心,將區內的嚴重創傷者,直接送到中心進行急救,節省先送往診療所急症室後再轉到大醫院急症室的時間。最近三四年來,該會曾透過不同途徑要求醫院管理局檢討現行急救分區制度,但一直未獲醫管局積極回應。」(轉錄自同上)現在醫管局有無接納及實行外科學會的上述建議,筆者未能知悉。

  八仙嶺山火事件中,未知何故沒有出動直升機運送傷者往急救。八仙嶺山腳有平原可供直升機升降,或許大埔診所及威爾斯醫院附近沒有適合直升機升降的場地。香港在回歸前,駐港皇家輔助空軍常擔任出動直升機作緊急救援,用直升機運送傷者往急救,當然比救護車為快速。香港回歸後,未知直升機救援由哪一機構擔任。

  在災難中損失財物,猶可彌補,若損失生命則永不能復得。本年二月是八仙嶺山火大災難兩週年,筆者基於「前車可鑑」及「救人一命功德無量」的願望,向當局建議全面檢討現行緊急救護制度,若有不妥處應立即改善,最好效仿法國那樣有醫生隨同救護車及車內置急救手術器材。或許當局的回應是:「效仿法國,會有很多困難。」但筆者深信,這些困難總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