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殺傷力的機場   呂沛銘

 上述篇名是七月六日《明報》的「香港新機場特刊」其中一版的一個分段標題。以「殺傷力」來形容新機場,似乎是向這偉大的建設「潑冷水」,但閱讀該段後,覺得「殺傷力」是名符其實的報導,該段全文如下:

  「新機場興建期間,對北大嶼山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少罕見生物因而面臨滅絕的邊緣,例如香港特有的盧民氏樹蛙、受保護的瓶子草、沿岸的海草、日漸稀少的紅樹林等。以後,再要欣賞這些動植物,也許只能看圖片了。」可見新機場對面臨絕種生物的「殺傷力」確是厲害。

  生活於大嶼山北部的罕見生物除上述的外,尚有白海豚,常棲息於大嶼山北的淺水地帶,這種海豚一九八八年中國國務院列為一級受保護動物,拙文《海岸公園面臨污染危機》(刊本《旅訊》九七年一月號)有詳述,新機場建成後,這些珍貴海豚的棲息地被破壞了。

  《明報》同特刊復說:「赤P角(筆者按:P亦寫作糽恲票g作立)地下堆著不少的古蹟文物,包括遠古年代的人骨、瓷器、軍營、炮台、房屋......當時考古學家只有年半的時間發掘有關的文物,但最後仍有不少彌足珍貴的文物留在該地。」這些仍埋藏於地下的文物,在挖土填海時隨著泥土掉下海中,永無重見天日的機會,這是新機場對文物的「殺傷力」。

  舊機場取消使用後,九龍城區不再受飛機噪音干擾,可是新機場因改變了飛機的升降航道而將噪音帶給另一些地區,主要是葵涌、青衣、荃灣及沙田,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距新機場頗遠的沙田,噪音強度有時達七十八分貝,高於標準的六十五分貝(七月十日《明報》消息),可見新機場所帶來飛機噪音的「殺傷力」比舊機場的為厲害。

  新機場建成後,大嶼山北部的郊野環境受嚴重破壞,昔日旅行界所嚮往的赤籵丑B大磨刀與小磨刀,已被剷平。大嶼山北部海域幾個細小礁島如飯簻w(形如翻轉平放的飯礡A是境內罕見天然奇島之一),也難逃被摧毀的厄運。這是新機場對旅行界的「殺傷力」。

  除新機場外,對旅行界具「殺傷力」者,尚有很多正在開發及已經開發的郊野土地,拙文《續談郊野面積日趨減少》(刊本《旅訊》六月及七月號)有詳述。由於這種對郊野的「殺傷力」不斷持續,「看來再過十年八載之後,我們也許要為香港的郊野奏起哀歌。」(引用方向明先生《哀歌》一句,刊本《旅訊》七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