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新記 淨土──東北有徑     介子

 境內郊野地域近年受城市發展而漸次開發,「板塊」收縮。與此同時,民生發展迅激,僻遠居民在新一代成長求變而追求現代化生活的誘因下,傳統的生活作業方式日見式微。少離老去,郊野村鄉迅速荒廢,更隨歲月流逝而消隱。深埋一片,復歸自然。自荒郊而復芳郊,端視現代城市人的努力再造。

  現時「境內」未受現代化建設影響的唯東北一區。也因它不受現代化的公路、屋宅建設的佈施,顯得特別「落後」;欣欣向榮而村空人去的情況日益急烈,以致艾草空長,雜樹侵田。早年漁、樵、耕步足開發的山徑,以及牛隻急踐而成的「牛路」均日見迷失。路在有與無之間,平地困人,淺谷迷迴,是最易令遊者掉以輕心而失算的基因。年來,耆老困山,鎖谷迷魂,虎笏奪魄,都足是以證明在這個褪變、困亂、迷埋的過程中,故道失而假途生,通道阻而危絕現,故此,今時今日的東北區域,除了少部份似可通行的寬大古道外,即令最有資歷的旅行遠足者,也不容輕言匹馬單槍亂闖!

  東北區域長年受到遠足旅行者激賞,實因大部份鄉落遠離塵市,民風淳樸,民生狀態自然而似絕世。自七十年代初轉荒棄,原日古道久缺有效維修而日益敗毀。近年如無漁農處著意重開及維修,則「苗三」、「犁三」、「媽騰」等古道恐已失傳;而跨越尖光峒坳的「谷鎖」古道若非近年旅行隊伍予以重開並時加行踏,整區便祇餘「荔谷」一古道!真個是、也幾乎是「此外不堪行」!

  去年某大地產公司盡購東北岸各村落土地;雖付定金,卻將成交期定在十年之後。其實,十年之後,是否真正有發展的價值,誰也不敢斷言!這十年之內,當然不會施予任何修築。故此,它仍是可見的十年內,「境內」最自然雅樸而具行遊價值的最佳去處!假如能對昔年的步道予以合理地重新貫通並加以維持保護(強施的而破壞自然感的如八仙嶺上的三合土石階可免則免;理想的方式是如犁三、谷鎖古道的重開及維持),使這個近乎淪於人間「淨土」的區域有徑可行──長短適意、幽隱盡現,自應是好行喜野者所應重視而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