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野外奇觀》有感     曾憲雄

 看完二月份簡培發及方向明介紹香港旅遊書籍的情況,亦引起我一些感想。

 我在香港行山的日子並不長,自從跟了不同的行山隊後,傾談間,會聽見隊友常慨嘆安排路線的困難,好風景越來越少。這也難怪,因為香港急促的發展,已經新界市區化:農田起高樓,平地變貨櫃場,新建築代舊建築。可以看到的,東鐵沿線,從沙田到上水,大廈林立;元朗泰園漁村變天水圍,舉目是石屎森林,或其它的光禿禿山頭,常覺得香港真的無地方行,越行越悶。

 這個印象,直到作者Edward Stokes出版了〈綠野遊蹤──港島線〉開始有所改變,他以環保的角度,很精細的介紹港島區風景,令人一新眼界。最近作者梁榮亨出版了〈香港野外奇觀〉看後,不禁嘩然:〝這是香港?〞書中的圖片,使我感受到,吉澳的寧靜、日出的大東山、宏偉的青馬大橋、東海的風浪、八仙的丘陵起伏,可見作者的用心,有別於一般到此一遊照。此外,我平常有翻閱香港的典故,形容佛堂門外的風浪相當大,常令船隻翻沉,書中圖片〝佛堂砧石〞,〝風雲變色〞,使我感受港外大自然的威力。香港的風景,原來很美麗,只要你用心欣賞,用心去發掘,有她值得驕傲的地方。

 這十幾年來,我都喜觀背背囊到外地旅行,主要原因是外國介紹他們的地方,文字及圖片都十分吸引,令你非去一看不可的衝動。98年我去過台灣2次,原因是在我搜集資料時,從政府到民間的刊物,分工精細,圖片及文字都十分突出,就算是〝東北角的一塊石、野柳的女王頭〞處理得吸引無比,更無論其他重點風景了。雖然,我每次看後都不覺爾爾,亦可在香港找到相類似的景點,耐何香港所出的旅遊書籍,大都是文字細緻,圖片輕忽。

 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作為拋磚引玉,將來出的書,能夠文字與圖片並重,將香港的美麗、嫵媚,更進一步勾劃出來,帶動港人,更吸引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