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鄉村     簡培發

 大學時期曾修習過社會學,鄉村是我最感興趣的科題,每當外出旅行、行山時,每逢路經鄉村,愛在村中蹓躂,那怕是一塊古碑、一面石敢當、土地公、石臼、古瓦......都會惹起我的研究興趣,也愛和村老閒聊,了解一些當地風俗民情。

  香港有不少鄉村,但往往予我一份無奈,黯然的感受。打從七三年便開始行山,香港的鄉村可說踏遍了,可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重遊時往往面目全非,令人唏噓!交通靠便的鄉村,土地有價,不少舊式建築被拆毀,取而代之是棟棟的西班牙別墅,與古村環境顯得格格不入,繁囂俗氣充斥,古風舊味蕩然無存,遊人多沒大興趣佇足觀賞,舊貌只能從腦子裡搜索和追憶。

  另一方面,一些偏遠的村落,舊貌依然保存,但卻走上黃昏之路,這方面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就拿大嶼山陲西的汾流村言之,記得五年前路經時,村中還有十多位村民居住,最近重遊,村中只剩下四位老人家孤仃仃守住家園,最年輕的也有七十多歲了,他們的生計,除了公援外和子女的零用錢外,平日所要的食物,必須從大澳運來,只走路也要三、四個小時,全賴大澳一些熱心漁民代他們選購。他們對鄉土感情肯定很真摯,筆者和他們交談時,被他們的熱情感動,眼珠盈淚。不出幾年,汾流村便村在人空,只留下一些古祠、古厝、古瓦......,讓我們追憶和憑弔。

  我很羡慕台灣的鄉村,老化村在人空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政府不但主動鼓勵村民留守,同時一些團體悉力協助,為他們開拓生計資源,如搞耕種,搞些旅遊資源,村民有了收入便可改善生活,城市人也有一些減壓的去處,彼此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反觀香港,就讓其自生自滅,政府只理會土地有價,從不保持傳統文化,連一些市區堪有保留價值的建築,也逃不過地產發展商的重鎚鐵金下的力量,何妨是鄉村,當然政府沒閒也沒興趣理睬它。

  我個人認為鄉村是香港最具潛質和價值的旅遊資源。外國旅客來香港旅遊,對一些現代景觀如中銀大廈、天文館......之類不是很感興趣(因人家的現代化建設還比我們壯麗),在我所接觸的遊客中,不少是想看看香港的鄉村,他們對中國一些傳統文化尤感興趣,可是香港政府從不扶助,每年耗過百萬公幣的香港旅遊協會,官辦機構,效率低,思想僵化,搞了那麼多構思,花了那麼多公幣,做出來的效果──得個「吉」字!

  筆按:最近和一位領隊閒聊,話題中扯到投稿問題,老編應保持中立態度、客觀,不能存主觀,又或「大細超」眼鏡,所謂名家的可以大話西遊,長篇大論,無名氣者「A yi A you」,甚至投籃去也。我喜歡投郊聯,老編尊重每一份來稿,件件文稿都是出自平凡的行友,少產出精品,每期幾件文稿,我都很用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