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溪流生態            梁士倫博士

 以下的文章是給希望認識多一點河溪石澗生態的你。根據牛津精選字典,生態學是生物學的其中一個分支,注重認識生物與生物和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所以,若你要去了解河溪的生態,只是知道「牠的外貌是怎樣?」和「牠叫甚麼名字?」是不足夠的。不過,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要完全地了解牠們是十分困難的,更可說是沒有可能的。現在就讓我們從較易觀察得到的開始,我們會先看看一些(只是一部分,絕非全部!)影響著河流生態系統的因素。看過文章後你未必會得到簡單的答案,如「為什麼這種生物會在這堨X現?」,重要的是希望你會想一想「牠是如何在這裡生存呢?」和「這種動物跟環境有什麼關係呢?」

就由水流開始吧!
 水流是其中一種基本影響著河溪生物的環境因素,所有生活在溪流中的生物都必須面對水流,牠們卻不會像空瓶或一個橙般隨波逐流。而水流的強弱又會因應不同的位置而有所改變,例如:在較窄和陡峭的澗道,水流會較強和快;但當水流至闊大的澗段,水流可能便會變得緩慢。

 事實上,水流像是河溪的建築師和環境的設計家。高速的流水,侵蝕力強,同時能帶走較大和重的物質。但當水流緩慢下來,較細的物質便會堆積起來。在天然的環境中,物理環境是不均勻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河床石塊在不同水流速度的位置。在水流緩慢的水池中,河床多以沙粒為主,但在水流較急的淺流區,我們找到的則是較大的卵石;在瀑布處的河床更只會有堅硬的巖床….這些說明甚麼?

 當我們站在河床上,不同的底基物質其實已暗示了這堛漱繻y速度。試想像自己是河堛漸耵哄A你要住在一個以沙質為主的水潭中,你需要有什麼能力和特徵呢?你可能會選擇住在沙堨H逃避敵人,這你便需要進化了的腿和身體,能快速地把自己鑽進沙堆堨h。但是,住在沙堨i能要面對缺氧的問題,你可能要加強本身取氧的能力或適應低氧的環境。或者,你可能較喜歡在淺流區的卵石上生活,這樣你腿上可能需要有倒u去抓緊自己的位置,身體要變得較薄或流線型以減低水阻,你亦可能會逗留在石子下,以較少被沖走的機會。

 從以上的例子可見,在河溪的生存者需要有不同的適應能力,包括是外形上(生體結構)或行為上(躲在石底) 的。其實,水流速度、河床物質、含氧量和敵人的存在都只是數個影響著整個河溪生物群落的物理和生物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水的化學成份、河邊植物、食物來源和人為破壞等,這些的變數會在同一條河溪的不同河段或不同的河流有所分別。所以,我們在同一條河的水潭和淺流區找到不同的生物,而在不同的河溪,卻受到不同的因素或因素間的相互關係而形成生物群落的分別。有趣的是,當你走訪不同溪澗的淺流區,雖然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品種,但牠們之間卻可能有著一些共同的相似特徵,這是因為牠們都生活在相似的環境因素之下。

季節性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加上季候風向的轉變,令這埵釧顯的雨季和旱季。十一月至翌年的二月是旱季,而五月至九月則是雨季,全年80%的雨水都集中在這段其間。而雨季經常會有豪雨、雷暴和颱風的出現,這樣的天氣對河溪生物族群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冬天的旱季,河溪的流量較小和弱,濕潤的地方是全年最小的,這迫使種種的河溪生物較為集中。此外,香港的寒冬不會使到河水結冰,河水的環境在這時期是最穩定的。所以,旱季會是一個觀察河溪生物的不錯時間。

 在夏天的雨季,河溪的環境會變得很不穩定。大雨過後,雨水會聚集到河流中,縱然有些雨水會被泥土及植物所吸收,但大部分的雨水會由表面流入河流,加上直接進入的雨水,流水量因而增加同時水流速亦大大加快;如果該場雨很劇烈和持久,河水暴漲便可能會發生,不論是細小或較大的東西都會被翻起或被沖到下游,而棲息當中的生物便會有生命危機。雖然如此,這種的情況不是每日都會發生的,而有些生物是可以面對這樣的沖擊,並很快地重新建立群落。所以,雨季能看到河溪生物的機會變數較大,每每受到河水暴漲的時間和程度所影響。

 河中一些昆蟲的成蟲孵化時間和河水暴漲有著很微妙的關係。例如:有研究發現一些石蛾、蜻蜓和豆蜋的孵(羽)化高峰期正正是在雨季來臨之前,這樣牠們水中的幼蟲便可避免洪水的威脅。成蟲的陸棲階段,除了能逃過受傷或死亡的威脅,牠們更可以把卵產在受騷擾後的河溪,使其下一代能夠在環境合適的時候繼續在河溪生存。

 在一般的河溪系統中,河流的大小通常由上而下地逐漸加大,河溪的族群都會隨著這樣而改變。一般而言,近源頭的河闊較窄,河岸的植物可能會遮蔽河道,令河中的水藻減少了光合作用,但另一方面,落葉卻可能成為這河段的生命之延。下游的情況剛好相反,由於河道較闊,陽光較充裕,水藻的生產力較高。

生境複雜性
 較複雜的河流的生境,我們可以看到較多的生物生存。例如:我們通常能找到更多的生物潛藏在不同大小的岩石之間。當我們比較已被石屎渠道化的人工河道和未被污染的自然河溪,我們都會在自然的環境下找到更多的生物快樂地過活。

結語
 要探索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是具挑戰性的。認真的學者會在大學作深入的研究,而你也可以閱讀各樣的參考書增進知識,或跟朋友分享你所觀察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