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珊瑚日益重要             黃志俊

 香港的珊瑚生長於北緯廿二度的南中國海,對於這些熱帶地區的海洋生物,這已是北面的邊緣海域,所以珊瑚在香港等鄰近海域,都不可能生長及累積成大型的生物結構即珊瑚礁,牠們在這些地區生長的情況,大都以零散的群落於淺水的海岸邊緣出現,規模當然遠遠及不世界第一大的澳洲大保礁,亦不如菲律賓眾多小島外的環礁般年份久遠,但香港的珊瑚群落對中國未來的珊瑚保育卻愈加重要。筆者在過去的數年,不但有機會在香港眾多的海域進行一些簡單的珊瑚調查,更曾到訪內地數個珊瑚保護區,雖然筆者現在尚未如願能到訪中國珊瑚礁的主要海域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但以廣東雷州半島徐聞縣的省級珊瑚保護區和海南島鹿回頭保護區的經驗,筆者便大膽假設若香港的珊瑚保護工作不再加強,中國未來的珊瑚情況便無法補救。

 筆者於年前曾長途拔涉前往廣東省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該處位於全中國大陸架上最南端的海岸,半島西岸的海域據稱擁有全國最連綿(20公里)及最有價值的珊瑚礁生態,故縣政府一直都希望將這個省級的珊瑚保護區,提升為國家級的重要產物,我們此行的目的,正是要為當地的政府找尋最新的數據。在當地接待單位的安排下,我們當然是要在最具代表的海域調查,但在我尚未潛進水底時,心裡的期望早已減了大半,那裡的水質渾濁帶泥,連香港西貢內海都不及,整個海域不是被劃作飼養珍珠,便是被圍網捕魚所侵佔,海面無任何顯示保護區範圍的標誌。海底的情況更是觸目驚心,不少的潛點,除了沙泥,便沒有別的。有珊瑚生長的位置,破碎的珊瑚殘枝、白化的珊瑚骨骼總比健康生長的,隨處可見。在香港珊瑚群中常見的海洋生物如海膽、海參、蝴蝶魚和其他的小魚等,在這裡似乎都成為難得一見的生物,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潛不足一小時,便很難再忍受,因為要在如珊瑚的墓地中調查,我實在查不出有甚麼值得高興的東西。

 更早前,我亦到過海南島三亞市鹿回頭國家級保護區,這裡的海洋環境是足以能夠發展成大片的珊瑚礁,但利用快速的船拖調查法後,有超過一半面積的情況連香港的東坪洲都不及,這相信同樣是由於保護及管理的不足所致。據同行的調查員所描述,下龍灣珊瑚礁的情況比這個保護區更佳,原因是這裡昔日為軍事禁區,沒有受到人為的干擾,但近年旅遊開放以後,情況是如何發展,亦令我不太樂觀。

 香港對珊瑚的研究及保育跟內地相比,當然是走在前端。然而,作為一個已發展的地方,海洋保育還是未能跟得上國際的水平,就著保護區的面積而言,全港眾多的珊瑚群落,就只得三個海岸公園和一個保護區,所佔的面積遠遠未達百份之十的目標。同時,保護區內的限制亦未如理想,魚獲的捕足若不加以管理,成效很難達致理想,對長遠的可持續利用亦無積極的幫助。我們的管理運作模式或研究的成果,日後定必為內地作一個很好的榜樣,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珊瑚資源破壞到徹底的時候,香港84種石珊瑚,可能是最後的儲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