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鳳凰笏、老虎笏

 〔鳳凰笏、老虎笏、牛環套同位於今日船灣淡水湖南臂之背,居吐露海頸北岸及大埔海中。三者原均設有人工殖珠場;廿多年前分別放棄經營。近年老虎笏處又有復興之象。然不論興廢,俱堪遊賞。〕

  據前輩學人、行友考證所得:遠在我國五代南漢時,廣東即置有合浦海門鎮及東莞媚珠池兩大人工殖珠場;當時的媚珠池,據考包括現今之「吐露海頸」一帶云。此外,在本港的人工殖珠場分別在:糧船灣洲之深篤灣;西貢半島荔枝莊附近之白角灣;吐露海頸北岸之鳳凰笏及老虎笏;大埔海白沙頭洲之牛環套;吉澳島之門子灣等。但因養殖方式、經營方式未盡善,成本高、產量不多;加上日本方面廉價而大量推銷的打擊之下,十四、五年前起即告式微,終於各棄所業,場址荒廢。一靜十多載,近年隨著人工養魚業的發展,小部份舊日被荒棄的殖珠場重告復甦;但規模不大,又非專業,故其勢亦難與盛時相比。上舉各殖珠場場址雖多仍廢置,然漫遊賞覽、指點舊貌,依然可愛。

  鳳凰笏位於黃竹角長臂中部之南岸。海灣深大:中部土角南突,兩側曲入,形如蝶展雙翅,予人一種廣邃之美感。昔年的殖珠場,設在中部土角東側,今岸際仍有破屋殘壁,舊貌可尋;近岸處廢碼頭殘柱散亂,雖不堪應用而可供憑認;沿岸珠蚌遺蛻處處,足徵昔日規模。東部灣深而廣,有寬平土地;草木茂盛而具齊美之態。灣篤有明顯平易古道上通北背之鳳凰笏東頂(鳳凰尾)。流水一支自鳳凰笏東、西兩頂間下注;坑狹流急、澗道高直,流水常現轉擊之態,頗有可愛。西部灣岸較直,灣內草木疏亂;有隱曲山徑上接北背之鳳凰笏西頂(鳳凰頭)。流澗一支自山間下注,雖無異態而弱水常年不絕,稱為「鳳凰溪」。溪流中段東側坡間,有墓,穴名「仙人動滕」;碑上記所在地名稱為「鳳凰鬱」,筆者之見:「鬱」字當為笏字之音誤或音轉而非其地本名。另在溪澗源頭之西不遠處:群丘環結、凹處如窩;據前輩行友所述,此地原有佳穴,稱為「五馬歸槽」,然今已無可憑認之物。

  鳳凰笏灣面廣而內入。紅土遍岸、綠水澄碧;山石紅赭黑白間雜;更有碎破珊瑚、細散海藻堆綴其間。色調之多變可愛,令人歎為觀止。若在灣岸漫步,則青山綠草環抱、雲天落照碧水,極盡美靜之緻;若巧遇灣口外漁舟響動,則更如音來天外,令人有寵辱皆忘之妙。至如灣上峰嶺踱步,踏柔順芳草、賞遠近內外美景,其情意俱非輕易可得。亦為本文所述三地中情緻最佳、最堪臨弔細賞之處。

  鳳凰笏西頂之西連峰尖銳,自北而西南,依次分別為跌死狗及鵝髻頂。鵝髻頂之西南,長臂遙西、脊單勢降,直至今日船灣淡水湖副壩東端之「伯公咀」止,是為前輩行友相推定之「虎頭沙半島」。據知「虎頭沙」乃在老虎笏灣口東岸不遠。取名之由來,據知是前人以在隔海馬鞍山凌高望來,謂老虎笏上下形象如虎:乃以灣口東角之「大角頭」為「虎頭」,以灣北「砵樹環山」為「虎背」,以灣南長臂為「虎爪」;於是虎頭不遠處之小片沙岸乃稱為「虎頭沙」,而「虎頭沙半島」一詞亦據此推訂。此說全屬前人「風水」之談,我輩後學當無所知;記其事之詳者,首推前輩行友「黃垤華」所撰之「香港水域航行脞錄」,「長風」資料亦有藏錄其文。

  鵝髻頂之西南,「五馬歸槽」之西,有丘高二零三公尺;其西北坡有墓,穴稱「黃蛇打蛤」。在此峰之西不遠,有高九七公尺之小峰,稱為「三門山」;本峰在「虎頭沙半島」中段,「虎頭沙」之北,若西向而望,可見舊日白沙頭洲東北岸之「三門仔」灣。其西另丘高八二公尺,北臨「砵樹環」,是為「砵樹環山」;山南一灣深長西入,亦廣亦狹,亦直亦曲,是為「老虎笏」(灣)。

  老虎笏為一長袋形海灣;北方自東而西為砵樹環山及「長牌墩」,平均高度八十多公尺。南部長臂單狹而東伸,平均高度不逾五十公尺;此一長臂,據前人所述,稱為「將軍掛劍」,蓋以佩副對岸馬鞍山「將軍下馬」之舊說,長臂之東端名為「刀頭咀」。由於有此長臂擋浪,使原已平靜的內灣更形幽隱自得,為殖珠殖魚等業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環境。灣口向東,中部略見收束,形似巨獸張口。灣北岸近東口處,今有漁場辦事處及員工宿舍,自設小碼頭;沿岸闢有寬大車行道。漁場兼殖珠,但規模甚小;因只屬副業,故遠不能與盛時相比。北岸中部土角南出,勢欲接連南部長臂,而西部內灣灣面豁然再廣;此一土角,名為「拋船角」。由於此一土角伸阻之故,遊者在北岸東部不能窺西部灣篤形貌;而在內灣閒步,又不能見東口狀況。拋船角之東水深,西則水淺;今漁商在拋船角之西築壩而接長臂中部,使內灣成一人工湖泊,放魚而飼。據知由於灣水平靜,攔壩堅牢,山水常年浥注,故收成頗佳;新建連增,為港內各舊人工殖珠場中興復最速,最見興旺者。本灣灣篤西北淺谷上,弱水常年滲潤,每令行者感窘。灣西北半坡上,有二墓穴,分別稱為「二馬同槽」及「丹鳳沖天」。遊者在灣上坡間下望,每見碧水幽澄,逸緻上染,觀者莫不駐足;若在灣岸行走,則盈盈綠意,襲人心底,無不令人迷醉。

  老虎笏拋船角之東而近漁場宿舍處,有山徑上接三門山;拋船角之西,內灣之東北角,亦有山徑折曲穿上而接三門山。灣西北篤,山徑通長牌墩南坡而後西去「伯公咀」。由於漁商纍壩之故,如今遊老虎笏,可以自長臂踏步堤上;迴折北岸,無單程往返之苦。自此西出伯公咀而接淡水湖副壩,步行約需二十分鐘;山路明確平緩,故即使老幼同來,漫步亦多佳趣。以從大尾篤出發而專遊老虎笏而言,不失為一條具新意而值得推薦的短程步遊路線。

  牛環套在白沙頭洲。白沙頭洲副壩東伸,先接「東頭洲」,洲中部為溢洪道,再東伸為第二副壩而接伯公咀。白沙頭洲之北即是大壩。東端副壩與北伸大壩由車行道相接而在洲之北部延伸,牛環套則在洲之南部海岸。遊者欲遊此地,可在大壩南端捨大道而西向沿岸綑出,或則越是洲主峰「三門墩」南下;亦可在第一副壩,即溢洪道西端沿海岸西向綑出而往。

  牛環套,本名「牛灣渡」,亦作「牛糞土」,後易為牛環套。在舊日殖珠場東鄰一淺谷中,半坡上有墓,穴稱「將軍飲酒」;碑上所記地名即為「牛灣渡」。牛環套為一半弧淺灣,左右全無擋護,亦無特色,灣後乏足夠溪澗流水;形勢不佳,故廢而不興,亦頗合理。據知此處之殖珠場後來遷往往灣洲之「漆樹環」經營,名為「皇冠」殖珠場,然終亦以所得不足以支持而告放棄。今漆樹環場址處仍見破牆三爿,遠望粉壁依然可愛。牛環套處亦見殘垣堅固、基石仍牢;近岸小碼頭遺柱有序,情緻仍甚幽雅。本灣灣面不深縱而廣長,岸際沙石皆嫣紅;綠水映照,對大埔海上下動定容色,背負糾紛群丘,依然可愛可賞。

  本文所述三地,除鳳凰笏外,餘二者均與船灣淡水湖有相連之關係;亦因此湖之建,使連遊三地,成為可行之事,實在亦是湖山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