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龍石澗】
『位置』 雞冠山
『方位』 源起雞公山西部 流入企嶺下海
『難度』 ★★★
『土名』 不詳
『又名』 雞企坑
本澗的特色不同於「飛龍」與「飛鳳」,將豪邁的飛流盡展眼前,而是要深涉探尋,始知箇中佳景。又因其右支源中段隱藏懸瀑,有旅隊稱之為「飛花瀑」,其氣勢不弱,亦具龍蟠之態,故以名之。澗的開端與末段都是莽林一片,行進時較為艱苦,以下源入口處,支澗分岐盤曲於荒蕪耕地之間,最為困足。近得悉有朋友曾玩此澗之左源,據云途有連橫壁崖連串,絮絲迴飛,亦有幽美之景,故此澗兩源皆值得一遊了。

【飛鳳石澗】
『位置』 雞冠山
『方位』 源起雞公山北部 流入企嶺下海
『難度』 ★★★★
『土名』 不詳
『又名』 狂龍石澗
第一次經過「榕樹澳」的旅人都會被這條似是天外來泉的飛流所震懾。遠看直流逾百呎一氣呵成貫落,實際瀑分兩層,兩層高度相若,彼此間隔了一道水流級錯的緩和區。下瀑岩突如佛肚,初段不能正面仰攀,越過外懸位後,便可在崖節中拾級而上,途中回頭下俯,祇見瀑流如高山水田般層層下流,最後強流沒空消逝。當真境內超奇景色。二瀑勢直而水流集中,瀑下觀水,如萬雨盆傾,其勢至猛。頂上平流後可向右方回走舊「麥徑」而返。

【飛龍石澗】
『位置』 雞冠山
『方位』 源起雞公山北部 流入企嶺下海
『難度』 ★★★
『土名』 不詳
『又名』 顛鳳石澗
此澗多飛流而有別於「飛鳳」的姿態,後者瀑雄而具霸者之氣,前者則如舞者弄綢,柔絲的澗帶裡往往來一個峰奇突出,一瀑微側娜瀉有之,縹緲於山虛瀑韻凌音有之,卒然臨之者有之。主要瀑群在引水道之上相繼頻現,可繞林或側面叩壁,兩者均可。最後一瀑頂不遠處,有自「馬夾崙」西來的一支山脈,可循此上通峰頂再踏「雞冠山」。

【馬夾崙坑】
『位置』 馬夾崙
『方位』 源起馬夾崙東面 流入榕樹澳
『難度』 ★★★
『土名』 馬X崙
『又名』 回音谷
「馬夾崙」坑一源深切,中段伏有連橫三壁,稱之「回音三壁」。三壁以下者最具奇雄,不獨有高峽拔聳,且有坑窄如線的流瀑幌於兩側的黑崖中,水沛時,自嶂上天梯上也可遙見。此澗之下段,陰森的林木構成一個似地俯的世界,上段接近峰梢處,主源為密林區,如能找到馬夾崙峰崖裂隙下的支源甬道,就必會領略此坑另一股不凡的氣勢,旅人可試覓尋之。

【大網仔坑】
『位置』 雞冠山
『方位』 源起雞公山南部 流入西貢海
『難度』 ★
『土名』 不詳
不要被下游澗口的污水所驚怕,自迴旋處踏入村內,越過小型水堤後,便可欣賞這條寬邁的清澈河道了。這裡雖近郊野燒場範圍,但少人到訪,原始的氣息尚還保持了,谷內雖無飛瀑映潭,但流水呼作,石白林碧,倒是一個優悠半日的地方。接近石坑的水閘處前,偶有小路村陌駁接澗中,可出返大網仔。

【正坑】
『位置』 牛湖墩
『方位』 源起牛湖墩西部 流入花潭石澗
『難度』 ★★★
『土名』 不詳
「北潭坳」左右皆是重巒起伏,坳下伏一大谷,正好匯收兩邊水系的源流,理論上應該畜蘊一條灝水泱泱的大川,但河道卻是中等之寬度,水源亦不甚豐,故此這條正坑雖與北潭車路俳繞,但卻少旅人之足跡。下源與小亞馬遜交匯點,富有熱帶雨林河道特色,經過車路後,石坡漸現,淺灘處處,偶有大潭羅佈,如水盛無苔藻時,亦可暢泳。

【花潭石澗】
『位置』 畫眉山
『方位』 源起畫眉山東部 流入北潭涌
『難度』 ★★★
『土名』 龍坑
為「花潭」五澗之首,其餘分別為「牛耳石坑」、「雷花石澗」、「畫眉石澗」與「蛇地坑」。此澗源流甚長,遊區通常分作三部份,下游處河水繞帶,是稱小亞馬遜,中游為北潭村對開之平順澗道,上游為三澗分位,到花潭者多以此作起步點,其內有飛流串迎,其中一瀑匿藏於疾轉九十度的河谷內,其勢來得極其突然,每有嚇唬旅者之效,故行友稱曰「隱瀑」,瀑上不遠有水坑如槽,人需涉水而入,由此經過兩個峻瀑後,便須向右方攀上「麥里浩徑」到「嶂上」平原了。

【牛耳石坑】
『位置』 牛耳石山
『方位』 源起牛耳石山西部 流入花潭石澗
『難度』 ★★
『土名』 不詳
「花潭」五澗中排名第二,到遊後必有意外的驚喜。此澗無巨構式的流瀑,亦無容人來回縱游的深潭,但勝在延綿不斷,小瀑斷流絮絮不休。全域保持清新開朗,無需避林繞道,行來暢所欲步,但最後仍有一道險流,以待闖越。

【畫眉坑】
『位置』 畫眉山
『方位』 源起畫眉山東部 流入花潭石澗
『難度』 ★★
『土名』 不詳
為「花潭」五澗中列名第三,與「牛耳石坑」的景物相若,全域序列不斷起伏的低矮壁崖,此澗最大特色是它的流峽走向極其曲繞,自出口處起,即作之形轉折,谷勢擺動角度很大,其中一個隅角中與花潭石澗只差隔了一個小平丘,旅者可以先溯「畫眉坑」再越小台跨進「花潭石澗」裡,亦是新穎的行程設計。

【雷花石澗】
『位置』 雷打石山
『方位』 源起雷打石山東部 流入花潭石澗
『難度』 ★★
『土名』 不詳
為「花潭」五澗排名最末,亦最缺潭瀑的一條石澗。谿谷內最值得欣賞的是在此澗的中段位置,有一龐然大石塞壓整個河道,使旅人幾乎不能繼續直線前進,在大石右側,留有可供多人進出的孔道,成為一個獨特的走廊。澗之上源,亂枝莽藤,宜向左坡上啟「雷打石山」半腰的榕北走廊返回「北潭涌」。

【小亞馬遜】
『位置』 畫眉山
『方位』 源起畫眉山東部 流入北潭涌
『難度』 ★ 『土名』 不詳
「龍坑」之下游向來少人問津,但其內的景色尤為絕美,擁碧潭無數,是樂水者的天地。自涌口入澗,是寬敝的蜿蜒河道,兩旁鳳尾竹翠影曳流,令人十分寫意。此澗溯行方法有別於一般石澗,行進時需揭衣涉水而入,旁河岸的深度不一,時而淺浸腳踝,時又淹至半腰,倘若好泳者,則大可暢游前行。此段河谷,因茂林修竹聳天,滿目皆是一片綠黝的琉璃世界,極富原始景象,故稱之為小亞馬遜河區。經過此段撥水而進的路途後,澗石漸露,便來到大潭區的領域了。這處巨潭羅佈,疊疊不休,潔石台瀑的新清氣息與先前昏暗的熱帶雨林區,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段令人心曠神怡的旅程,會終止在「麥里浩夫人渡假中心」的山坡之下。

【猴塘溪】
『位置』 石屋山
『方位』 源起石屋山東部 流入大灘
『難度』 ★
『土名』 不詳
與「小亞馬遜」同屬嬉水者的樂園,「海下路」以下一途,水源被截,但偌大的谿道仍可任人展步,細意欣賞灣河出海的景色。小水壩之上,是大潭羅佈的區段,一口跟一口的碗型深潭可以與「水澇漕」下源媲美,巨潭區後是平大的台石坡,可供百人躺臥休憩,趨近「黃竹塱」的一段,有小段急流,其後便轉入嶂上高原的涓涓小河了。

【石荔坑】
『位置』 石屋山
『方位』 源起石屋山北部 流入荔枝莊
『難度』 ★★
『土名』 擔水坑
「石屋山」山成盾形,四周有很多台地與高原區,因此其內水系都不甚險陡,澗內風光以碧潭、林秀稱善,著名者有「猴塘溪」與「石荔坑」,次之有流出深涌的「石深坑」與曲折注入「海下」的「淋坑」。回說「石荔坑」一源應為石屋山北面最大河谷,出口處為荔枝莊,可遊部份分作兩段,首段為村口鐵橋至蛇石坳小路,內裡有深潭低瀑,林木高揚,澗沐清風,是令人十分舒適的段落;第二段由小路至「石屋山頂」,澗勢略為高斜,有三十來呎的一壁三泉飛絮瀑布,流態輕盈。瀑後澗道收窄,有兩源可循,右是主源,很易到達一山坳處。左方是狹窄的壁道,比較刺激。